駕輕就熟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à qīng jiù shú
基本解釋駕:趕馬車;輕:指輕便的車;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
出處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
暫未找到成語駕輕就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駕輕就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舍安就危 | 宋·蘇舜欽《上范希文書》:“延州逼近賊鋒,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雖古人不逮也。” |
隨行就市 | |
輕歌曼舞 |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 |
輕而易舉 | 《詩經(jīng)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xí)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shì)。” |
將計(jì)就計(jì)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jìn)履》:“將計(jì)就計(jì),不好則說是好。” |
舉重若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掉以輕心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fù)更敢臧否人物。”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yù)不可虛假。”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吳強(qiáng)《紅日》第15章:“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氣,吃一點(diǎn)!” |
熟能生巧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31回:“俗話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連寄女都聽會(huì),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fèi)事。” |
便還就孤 | |
輕重緩急 | 先秦 管仲《管子 國蓄》:“歲有兇穰,故谷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 |
舉足輕重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quán)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
千里命駕 | 《晉書·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 |
將錯(cuò)就錯(cuò) | 宋 釋悟明《聯(lián)燈會(huì)要 道楷禪師》:“祖師已是錯(cuò)傳,山僧已是錯(cuò)說,今日不免將錯(cuò)就錯(cuò),曲為今時(shí)。” |
援筆立就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26卷:“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
棄重取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2回:“中原乃海內(nèi)之地,兩都皆大漢創(chuàng)業(yè)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 |
半生不熟 | 茅盾《過封鎖線》:“五個(gè)中間的老徐能說幾句半生不熟的廣府話。” |
因陋就簡 | 漢 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xué)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
輕手輕腳 | 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nèi)鄰舟赴約》:“忽聽得賀司戶船中剪刀聲響,遂悄悄的輕手軟腳,開了窗兒,跨將出去。” |
輕車熟路 | 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 |
避重就輕 | 宋 劉摯《忠肅集 侍御史黃君墓志銘》:“民始不以多男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 |
各就各位 | 徐遲《漢水橋頭》:“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擺好了陣勢(shì)。” |
駑馬十駕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xué)》:“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高不成低不就 | 宋 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yīng)俗,高低莫可只隨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