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反遲的成語故事
拼音yù sù fǎn chí
基本解釋速:快;遲:慢。指過于性急圖快,反而不能很快達到目的。
出處《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宋 劉克莊《答陳璘司戶》:“老來怯酬唱,欲速反成遲。”
暫未找到成語欲速反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欲速反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痛不欲生 |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震耳欲聾 |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迷而不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反復無常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書》:“時事反復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回光反照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肝膽欲碎 |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反老還童 | 清 翟灝《通俗編 識馀》:“《急就章》‘長樂無極老復丁’即《參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壯也,今變之曰反老還童。” |
反治其身 | |
反面無情 |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君主,恐怕反面無情,那時節悔之晚矣!” |
進銳退速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其進銳者,其退速。” |
樹欲靜而風不止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美人遲暮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宋 蘇軾《東坡續集 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愛毛反裘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二》:“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邪?’” |
反戈一擊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吾與楊軍反戈擊之。” |
揮戈反日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偽(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
躍躍欲試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一席說,說得唐兒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
欲速則不達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為所欲為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