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奢崇儉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ù shē chóng jiǎn
基本解釋革除奢華,崇尚儉仆。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卷七:“嘉慶某年,御制《觀龍舟詩》。命詞臣賡和。眾皆窘于水嬉嬉字韻,獨錢唐陳太史嵩慶句云:‘萬國魚龍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蓋上方以‘黜奢崇儉論’示廷臣也。”
暫未找到成語黜奢崇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黜奢崇儉)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驕奢淫逸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
勤儉節(jié)約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jié)約的雙重生活方式。” |
儉以養(yǎng)德 |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
儉故能廣 | 《老子》:“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
戒奢寧儉 | 《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 |
崇山峻嶺 |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
克勤克儉 | 《尚書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
勤儉持家 | 毛澤東《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dāng)前的階級斗爭》:“要提倡勤儉持家,勤儉辦社,勤儉建國。” |
禮奢寧儉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 |
窮奢極欲 | 《漢書 谷永傳》:“窮奢極欲,湛湎荒淫。” |
驕奢淫佚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彪傳》:“是以《春秋》愛子教以義方,不納入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
勤工儉學(xué) | 吳玉章《回憶“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轉(zhuǎn)變》:“我這時一面在交涉條約的事情,一面又進行第二個任務(wù),就是辦留法勤工儉學(xué)。” |
豪奢放逸 | 《魏書·曲陽侯素延傳》:“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遷上谷太守,后賜爵曲陽侯。” |
崇洋媚外 | 茅盾《向魯迅學(xué)習(xí)》:“那時清王朝以及當(dāng)權(quán)的洋務(wù)派崇洋媚外,出賣國家主權(quán)。” |
權(quán)重望崇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quán)重望崇,莫我若也。” |
儉存奢失 | |
省欲去奢 | 漢·襄楷《復(fù)上書》:“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死,省欲去奢。” |
崇論谹議 | |
儉以養(yǎng)廉 | 三國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yǎng)身,儉以養(yǎng)德。” |
窮奢極侈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陸康傳》:“末世衰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 |
省吃儉用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雖不及得富盛之時,卻是省吃儉用,勤心苦胝,衣食盡不缺了。” |
貧不學(xué)儉,富不學(xué)奢 | 唐·馬周《請崇節(jié)儉及制諸王疏》:“語曰:‘貧不學(xué)儉,富不學(xué)奢’,言自然也。” |
石崇斗奢 | |
波羅奢花 | |
廢奢長儉 | 東漢·班固《漢書·杜欽傳》:“廢奢長儉,表實去偽。” |
崇論閎議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必將崇論閎議,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為萬世規(guī)。” |
貧不學(xué)儉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任城陳蕭王彰傳論》:“其此之謂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曰:“諺言‘貧不學(xué)儉,卑不學(xué)恭’,非人性分也,勢使然耳。” |
遷善黜惡 |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