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服膺的成語故事
拼音quán quán fú yīng
基本解釋拳拳:緊握不舍,引伸為懇切;服膺:銘記心中。形容懇切地牢記不忘。
出處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p>
暫未找到成語拳拳服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拳拳服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服低做小 | 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節,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td> |
服牛乘馬 | 《周易 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td> |
花拳繡腿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只見張國乾縛得花拳繡腿,戚光祖、戚繼祖兩個教師在后面跟著,走上臺來,兩邊坐定。” |
粗服亂頭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td> |
心服口服 | 先秦 莊周《莊子 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td> |
服氣吞露 | 明·無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論道姑休養,服氣吞露,搬離運坎,施仁布義,必有成仙之日也。” |
拳頭產品 | 吳茂盛《駐京辦》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濃厚,營養豐富,乃油中極品,是我們香州著名的拳頭產品。” |
磨拳擦掌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但題起廝殺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槍,各分戰場。”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
口服心服 | 《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毛主席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啟發我們顧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td> |
拳打腳踢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我便拳撞腳踢,也不怕他不死?!?/td> |
赤手空拳 | 元 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一折:“咱如今少米無柴,赤手空拳。” |
腳踢拳打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3回:“遇性暴賊人,還要腳踢拳打?!?/td> |
以德服人 | 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td>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
以理服人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td> |
心悅誠服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td> |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
黃冠草服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郎中書》:“而所謂磊落超脫者,往往出于黃冠草服之間?!?/td> |
亂頭粗服 | 明 王彥泓《個人》詩:“雙臉斷紅初卻坐,亂頭粗服總傾城?!?/td> |
華冠麗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全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 |
拳不離手 |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離手,待我歇息片時再舞?!?/td> |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td> |
胡服騎射 | 《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td> |
氣憤填膺 | |
心服口不服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43回:“老武聽了,還有點心服口不服?!?/td> |
袒臂揮拳 | 元 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說的別,包彈遍,不嫌些蹬弩開弓,怎說他袒臂揮拳。” |
服服帖帖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三回:“這幾下直打得王貴服服帖帖,只得依他教訓?!?/td> |
猜拳行令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帶脫衣,盡情歡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跡?!?/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