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客的成語故事
拼音zuò shàng kè
基本解釋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請的客人。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坐上客恒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暫未找到成語座上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座上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一哄而上 | 《人民日報》1983.10.31:“在發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輕工行業時,決不能再像發展老‘三大件’那樣,一見有利可圖,便一哄而上。” |
一客不煩兩家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一客不煩二主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2回:“一客不煩二主,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
一客不犯二主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 |
一座盡傾 |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令不敢嘗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強住,一座盡傾。” |
一座盡驚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少君及言與人大夫游獵處,老人為兒時識其家處,一座盡驚。” |
一座皆驚 |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一箭上垛 | 元 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這個不打緊,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
七上八下 |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 |
七上八落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 |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三臺八座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0回:“這叫做‘獅象捍門’,三臺八座都是有分的。” |
上上下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今夜又該我們兩個捕獵,和十數個鄉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窩弓藥箭等他。” |
上下一心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上下一心,三軍同力,與之遠舉極戰,則不可。” |
上下為難 | |
上下交困 | 《清史稿 食貨志一》:“以中國所有財產抵借外債,積數十年不能清償。攤派加捐,上下交困。”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上下同心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雖然新遭大敗,但此人百折不撓,銳意進取,加之重要將領均在,上下同心,親密無向,又善于整飭軍紀,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難。” |
上下同欲 | 春秋·齊·孫武《孫子·謀攻》:“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
上下同門 | 唐·趙璘《因話錄》卷三:“楊仆射於陵在考功時,與李師稷及第。至其子相國嗣復知舉,門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時人謂之楊家上下門生。”自注:“代有姑之婿與侄之婿,謂之上下同門。” |
上下天光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上下打量 | |
上下浮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