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穢蕩瑕的成語故事
拼音dí huì dàng xiá
基本解釋同“滌瑕蕩穢”。
出處《宋書·禮志一》:“殿下以命世之資,屬當傾危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興,將滌穢蕩瑕,撥亂反正。”
暫未找到成語滌穢蕩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滌穢蕩瑕)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傾家蕩產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
空空蕩蕩 | 浩然《艷陽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
動蕩不定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 |
穢德垢行 | 宋 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中材解體,銷聲滅影,穢德垢行,以避此名。”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 |
蕩然無余 |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梁,遂逐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燼,湘囊綖柣,蕩然無余。” |
放蕩不羈 | 晉 王隱《晉書 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
蕩然無存 |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
瑕不掩瑜 | 西漢 戴圣《禮記 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
西除東蕩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東蕩,把功勞立下幾樁樁。” |
腸回氣蕩 | 蘇雪林《玉溪詩謎》:“這一首真是心顫魂飛、腸回氣蕩時做出來的好詩。” |
浩浩蕩蕩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蕩蕩,橫無邊涯。” |
闖蕩江湖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60回:“老英雄馬元章在外面闖蕩江湖數十年,永遠不跟綠林人搭過伴。” |
攻瑕指失 | 清·顧炎武《與友人書》:“今此舊編,有塵清覽。知我者當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遺諸后人。” |
蕩然無遺 | 唐·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
魄蕩魂搖 | 《雪巖外傳》第六回:“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艷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 |
蕩析離居 | 《尚書 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
除殘去穢 | 《后漢書·梁統傳》:“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為務,政理以去亂為心。” 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待。” |
蕩魂攝魄 | 葉圣陶《倪煥之》十:“燈會自然搞得異常熱烈,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觀眾的蕩魂攝魄的景象。” |
洗心滌慮 | 宋 蘇軾《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滌濾,以聽朝廷之所為。” |
美玉無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嬌滴滴美玉無瑕,粉臉生春,云鬢堆鴉。” |
破家蕩業 | 《元典章·刑部·禁誘略》:“必須督責補買,及供給一切諸物。因而逼臨,破家蕩業,無可展免。” |
恍恍蕩蕩 | |
白玉微瑕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公平》:“君子小過,蓋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鉛刀之一割。” |
尋瑕伺隙 | 漢·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閑伺隙。” |
瑕不揜瑜 | 西漢·戴圣《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
碧波蕩漾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燦爛的陽光,美麗的野花,碧波蕩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
破家蕩產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11卷:“狹鄉富家,靳靳自足,一被應役,無不破家蕩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