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信則暗的成語故事
拼音piān xìn zé àn
基本解釋偏信:只聽信一方面的話;暗:糊涂。只聽信一方面的話,就不能明辨是非。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暫未找到成語偏信則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偏信則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信口開合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開合,絮絮聒聒。” |
音信杳無 |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
水至清則無魚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語出《孟子 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明爭暗斗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信以為真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學而優則仕 | 《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
信口開河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欲速則不達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暗香疏影 | 宋 辛棄疾《和傅巖叟梅花》:“月淡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暗香疏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 |
一偏之論 | 宋·朱熹《答沈叔晦書》:“前日務為學而不觀書,此固一偏之論。” |
以身作則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 |
將信將疑 | 唐 李華《吊古戰場文》:“其存其沒,家莫聞之;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
暗藏殺機 | |
偏聽偏信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暗度陳倉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
通風報信 | 清 頤瑣《黃繡球》第20回:“那掌柜的說他惡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陳府上去的通風報信,一面地保就在內看守了這掌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