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鳧企鶴的成語故事
拼音cán fú qǐ hè
基本解釋比喻慚愧自己的短處,羨慕別人的長處。
出處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養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暫未找到成語慚鳧企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慚鳧企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雙鳧一雁 |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風聲鶴唳 | 唐 房玄齡《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顧景慚形 |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
顧影慚形 | 晉 傅咸《申懷賦》:“芬芳并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
續鳧截鶴 | 語出《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愛鶴失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閔公二年》:“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 |
鶴發雞皮 | 北周 庾信《竹杖賦》:“噫,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 |
鶴發童顏 | 唐 田穎《玉山堂詩文集 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
妻梅子鶴 | 清·徐釚《詞苑叢談》卷三:“林處士妻梅子鶴,可稱千古高風矣。” |
翹首企足 | 三國 魏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內響應。” |
鶴唳華亭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云心鶴眼 | 唐·白居易《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閑官。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云心鶴眼看。” |
鳴鶴之應 |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 |
大言不慚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宋 朱熹注:“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 |
衾影無慚 | 漢 賈誼《新論 慎獨》:“獨立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
兔死鳧舉 | 《呂氏春秋 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 之地矣。” |
燕妒鶯慚 | 《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里秀帶飄飄搖,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
鶴骨松筋 | 前蜀·貫休《遇道者》詩:“鶴骨松筋風貎殊,不言名姓絕榮枯。” |
驂鸞馭鶴 | |
騎上揚州鶴 | |
猿啼鶴唳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三回:“兩崖分虎踞龍盤,四面有猿啼鶴唳。” |
野鶴閑云 | 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閑云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
蜂腰鶴膝 | 宋·蘇軾《和孔密州五絕》:“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
猿悲鶴怨 | 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館供職》詩之二:“猿悲鶴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歸。” |
鶴骨松姿 | 金·元好問《普照范煉師寫真》詩之三:“鶴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億更無疑。” |
騎鶴望揚州 | 元·張宇《和李子微村居》:“更求名與利,騎鶴望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