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陋襲簡的成語故事
拼音réng lòu xí jiǎn
基本解釋因陋就簡。謂憑借原有的簡陋條件辦事。
出處《明史·王銘傳》:“上疏曰:‘臣所領鎮,外控島夷,城池樓櫓仍陋襲簡,非獨不足壯國威,猝有風潮之變,捍御無所,勢須改為。”
暫未找到成語仍陋襲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仍陋襲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仍舊貫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
東抄西襲 |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會想法,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東抄西襲,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印出來,人家看得佩服。” |
書缺簡脫 | 東漢·班固《漢書·楚元王傳》:“禮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閔焉。” |
什襲以藏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人家競相傳鈔,什襲以藏。” |
什襲珍藏 | 《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引《闞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主人冕玄服以發寶。華匱十重,緹巾十襲。” |
什襲而藏 | 宋 張守《跋唐千文帖》:“當與夏璜趙璧什襲而藏。”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以簡御繁 | 南朝·梁·沈約《宋書·江秉之傳》:“復出為山陰令,民戶三萬,政事煩擾,訟訴殷積,階庭常數百人,秉之御繁以簡,常得無事。” |
以簡馭繁 | 南朝·梁·沈約《宋書·江秉之傳》:“復出為山陰令,民戶三萬,政事煩擾,訟訴殷積,階庭常數百人,秉之御繁以簡,常得無事。” |
傳圭襲組 | 明·宋濂《送黃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傳圭襲組為難,能世其德業為難。” |
傳爵襲紫 | |
傳龜襲紫 | 《后漢書 陰識傳贊》:“恂恂苗胤,傳龜襲紫。”李賢注:“公侯紫綬金印龜紐。” |
例直禁簡 | 《晉書 杜預傳》:“例直易見,禁簡允犯。” |
創巨痛仍 | 唐·柳宗元《壽州安豐縣孝門銘》:“創巨痛仍,號于穹旻。” |
創鉅痛仍 | |
刪繁就簡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刪繁就簡,開示來學,亦大段不費。” |
刪蕪就簡 | 宋·嚴羽《歷代詩話·詩法家數》:“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 |
勞師襲遠 |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
卑陋齷齪 | 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追悼》:“他們那種卑陋齷齪的性質,終久是改不了的!” |
含毫命簡 | 孫中山《心理建設》第三章:“試一問此超越歐美之中國文學家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則,而后含毫命簡者乎?” |
因襲陳規 | |
因陋守舊 | 《宋史·歐陽修傳》:“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余習……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 |
因陋就寡 |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
因陋就簡 | 漢 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
外簡內明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回:“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 |
孤秦陋宋 | 清·王夫之《黃書·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國可反漢唐之疆,而絕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豐禍也。” |
孤陋寡聞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
成規陋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