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佛詆巫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訶”同“呵”。猶言訶佛罵祖。巫,巫師。
出處宋·朱熹《祭魏元履國錄文》:“兄實高明,卒監(jiān)此心,顧托警勵,瑯瑯其音。訶佛詆巫,考禮正俗,奉承靡他,葬又得卜。”
基礎(chǔ)信息
拼音hē fó dǐ wū
注音ㄏㄜ ㄈㄛˊ ㄉ一ˇ ㄨ
繁體訶佛詆巫
感情訶佛詆巫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敢做敢為。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訶佛詆巫的意思解釋、訶佛詆巫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小巫見大巫 | 巫:舊時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yè)的人。原意是小巫見到大巫,法術(shù)無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個遠遠比不上另一個。 |
臨時抱佛腳 | 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
阿彌陀佛 | 佛教用語;梵語的譯音;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頌的佛號;表示祈禱祝福或感謝神靈的意思。 |
借花獻佛 | 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
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 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比喻人內(nèi)里不足,要靠外表。 |
巫云楚雨 | 猶巫山云雨。 |
立地成佛 | 佛家勸善之語;禪宗認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棄惡從善;立即可以成佛。 |
佛頭著糞 |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使神圣美好的東西受玷污;即褻瀆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時也表示謙虛的意思。 |
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佛眼佛心 | 比喻善意看待別人。 |
另楚寒巫 | 楚:楚懷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婦或情人分居兩地,孤單寂寞。 |
佛心蛇口 |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
佛性禪心 | 謂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
即心是佛 | 佛:佛陀。佛教禪宗認為修行無須他求,只要求之于內(nèi)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
長齋繡佛 | 長齋:終年吃素;繡佛:刺繡的佛像。吃長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就能變成好人。 |
不看佛面看金面 |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這方面的情面。 |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 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
泥多佛大 |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進來的多成就就大。 |
皈依佛法 | 皈依:信仰佛教者的入教儀式,因?qū)Ψ稹⒎?、僧三寶表示歸順依附,亦稱“三皈依”;佛法:佛教教義。指信佛,比喻對人很順從。 |
送佛送到西 |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訶佛罵祖 | 佛教語,斥罵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縛。 |
送佛送到西天 |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不看僧面看佛面 |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這方面的情面。 |
見性成佛 | 性:本性。佛教禪宗認為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