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徙成都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
例子三國·魏·嵇康《答難養(yǎng)生論》:“且凡圣人,有損己為世,表行顯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
基礎(chǔ)信息
拼音sān xǐ chéng dōu
注音ㄙㄢ ㄒ一ˇ ㄔㄥˊ ㄉㄡ
感情三徙成都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diào)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qiáng)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jī)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三徙成都的意思解釋、三徙成都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舉三反 |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后以“一舉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一舉成名 | 原指一旦科舉及舉;就會名聞天下。現(xiàn)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
一事無成 | 連一樣事情都沒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 |
一倡三嘆 |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謂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yōu)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
一口三舌 | 比喻嘮叨、話多。 |
一唱三嘆 | 原指宗廟的樂曲;一個人唱;三個人贊嘆應(yīng)和。 |
一國三公 |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quán)不統(tǒng)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比喻一旦犯下嚴(yán)重錯誤或墮落,就成為終身的憾事。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一將成功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一歲三遷 | 比喻官職升得極快。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一成一旅 | 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
一成不變 | 成:制定;形成。一經(jīng)形成;永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 |
一成不易 | 同“一成不變”。 |
一揮而成 | 揮:揮筆;成: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
一無所成 | 一點沒有成就。 |
一日三復(fù) | 謂在一天之內(nèi)多次反復(fù)玩味。 |
一日三歲 | 《詩·王風(fēng)·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后以“一日三歲”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
一日三月 | 《詩·王風(fēng)·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
一日三省 |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
一日三秋 | 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
一日三覆 | 同“一日三復(fù)”。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
一時三刻 | 同“一時半刻”。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一板三眼 |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jié)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guī)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