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瘦郊寒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唐朝賈島和孟郊的詩歌風格,多以清切凄苦為主。
出處宋 朱熹《次韻謝劉行惠筍》:“君詩高處古無師,島瘦郊寒詎足差。”
例子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人人爭島瘦郊寒,個個矜白仙賀鬼。”
基礎信息
拼音dǎo shòu jiāo hán
注音ㄉㄠˇ ㄕㄡˋ ㄐ一ㄠ ㄏㄢˊ
繁體島瘦郊寒
感情島瘦郊寒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詩歌文學風格。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島瘦郊寒的意思解釋、島瘦郊寒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面黃肌瘦 | 面:臉;肌:肌肉;代指身體。面色發黃;身體消瘦。形容人久病體衰或營養不良的樣子。 |
噓寒問暖 | 問冷問熱;口可出熱氣使受寒的人溫暖。形容對別人的生活非常關心。噓:緩緩吹氣。 |
膽寒發豎 | 形容恐怖之極。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帶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輕寒”、“料峭春寒”。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臉黃肌瘦 | 臉色黃,肌體瘦。形容營養不良或有病的樣子。 |
寒木春華 | 寒木不凋,春華吐艷。比喻各具特色。 |
十年寒窗 | 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
料峭春寒 |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
寒冬臘月 | 臘月:農歷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臘月天。 |
膽破心寒 | 形容由于恐懼而伏帖的樣子。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
瘦骨零丁 | 形容人瘦弱孤單的樣子。 |
饑寒交迫 | 交:一齊;迫:逼迫。饑餓、寒冷一齊襲來。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
冰雪嚴寒 | 嚴寒:極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氣寒冷。 |
唇亡齒寒 | 亡:沒有。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兩者關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關。 |
噤若寒蟬 |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 |
一暴十寒 |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
高處不勝寒 | 勝:承受,經得起。站在高處經不起風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覺到孤單寂寞。 |
問寒問暖 | 形容對別人的生活很關心。 |
濟寒賑貧 |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
瘦童羸馬 | 羸:瘦弱。體弱的兒童,瘦弱的馬匹。比喻力量單薄。 |
膽戰心寒 | 戰:發抖。形容害怕之極。 |
啼饑號寒 | 因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
寒腹短識 | 形容人知識貧乏,見識短淺。 |
一曝十寒 | 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
天寒地凍 | 天氣非常寒冷;大地到處結冰。 |
不寒而栗 | 寒:寒冷;栗:發抖。不是因為寒冷而發抖。形容恐懼到了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