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青衫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司馬:古代官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貶官為江州司馬。司馬的衣衫為淚水所濕。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白居易《琵琶行》詩:“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p>
例子我豈學做重婚王允愚?豈濕著司馬青衫淚?(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九出)
基礎信息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注音ㄙ ㄇㄚˇ ㄑ一ㄥ ㄕㄢ
繁體司馬青衫
感情司馬青衫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極度悲傷。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司馬青衫的意思解釋、司馬青衫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品白衫 | 唐人推重進士,稱應進士科者為“一品白衫”。意謂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則猶著白衫。 |
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 駟馬:四匹馬拉車。話說出了口,就是四匹馬拉車也難追回。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駟馬: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形容話已說出口;沒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駟馬難追”或單作“駟馬難追”。 |
一馬一鞍 | 比喻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
一馬不跨兩鞍 | 一匹馬不能套兩個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
一馬平川 | 能縱馬奔馳的廣闊平坦的地面。 |
一馬當先 | 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
七青八黃 | 指錢財。 |
萬古長青 | 千秋萬代都像松柏一樣永遠蒼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消失。萬古:千秋萬代;長青:像松柏那樣永遠蒼翠。 |
萬選青錢 | 比喻文章出眾。 |
萬馬千軍 | 形容兵馬眾多或聲勢浩大。 |
萬馬奔騰 |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
萬馬皆喑 | 喑:啞,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語。也比喻死氣沉沉的局面。 |
萬馬齊喑 | 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語。形容死氣沉沉的局面。喑:啞;失音。 |
三臺五馬 | 三臺:漢朝的尚書(中臺)、御史(憲臺)、謁者(外臺),泛指大臣;五馬:用五匹馬駕車,借指太守。泛指達官顯宦。 |
三馬同槽 | 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也泛指陰謀篡權。 |
下馬作威 | 指官吏到任故意用嚴法處理下屬樹立威風。泛指先給對方一點厲害。 |
下馬馮婦 | 以之比喻重操舊業的人。 |
下馬威 | 原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后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 |
下馬看花 | 跨下馬來細細地觀賞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實際地調查研究。 |
不分青白 |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
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不衫不履 | 衫:上衣;履:鞋子。不著上衣;不穿鞋子;衣著不整齊。引申指居住條件或飲食設備簡陋。也比喻灑脫;疏放;毫無拘束之態。多指人的舉止或詩文、字畫的風格。 |
不識馬肝 | 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不食馬肝 | 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
東風吹馬耳 | 比喻把別人的話當作耳邊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