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冊貝葉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指佛經,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在貝多羅樹葉上。
出處清 龔自珍《正<大品彌陀經>魏譯》:“梵冊貝葉,以意增損,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譯者從而受之。”
基礎信息
拼音fàn cè bèi yè
注音ㄈㄢˋ ㄘㄜˋ ㄅㄟˋ 一ㄝˋ
繁體梵冊貝葉
感情梵冊貝葉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指佛經。
謎語佛經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梵冊貝葉的意思解釋、梵冊貝葉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葉扁舟 | 扁舟:小船。像一片樹葉那樣的小船。形容船小而輕。 |
一葉報秋 | 同“一葉知秋”。 |
一葉知秋 |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可以預料出事物的發展趨向。 |
一葉落知天下秋 |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擋;泰山:山名。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一葉迷山 | 意謂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一葉障目 |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兩葉掩目 |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
人手一冊 | 人人拿著一本(書)。多形容書的讀者多。 |
倡條冶葉 | 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
典冊高文 | 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后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經典性著作。 |
冰銷葉散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冶葉倡條 | 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
加葉添枝 | 為了夸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述或轉述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 |
加枝添葉 | 在敘事或轉述時,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
千枝萬葉 | 樹的枝葉很多。形容關系錯綜復雜 |
葉公好龍 | 葉公: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好:愛好。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甚至畏懼它。 |
葉散冰離 | 離:離散。樹葉飄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處的人或物分散消失。 |
葉瘦花殘 | 比喻女人的衰老。 |
葉落歸根 | 樹葉飄落;掉在樹跟旁。古時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現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葉歸根”。 |
葉落歸秋 | 樹葉在秋天飄落。比喻事物有一定歸宿。 |
葉落知秋 | 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
同心葉力 | 同“同心協力”。 |
吹葉嚼蕊 | ①謂吹奏、歌唱。②引申指反復推敲聲律、詞藻。 |
如振落葉 | 形容輕而易舉。 |
寶貝疙瘩 | 指人所喜愛珍貴的物體。 |
尋枝摘葉 |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