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贓拿賊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行跡露敗,當場人臟俱獲。
出處元 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今日個并贓拿賊更推誰,你地硬抵著頭皮兒對。”
基礎信息
拼音bìng zhuō ná zéi
注音ㄅ一ㄥˋ ㄓㄨㄛ ㄋㄚˊ ㄗㄟˊ
繁體併贓拿賊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并贓拿賊的意思解釋、并贓拿賊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作賊心虛 |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口耳并重 | 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
十日并出 | ①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②比喻暴亂并起。 |
土洋并舉 | 本國的土法和外國的洋法都采用。 |
相提并論 | 相提:相比;相對照;并:一起;并列;論:談論;對待。把兩個人或兩件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
恩榮并濟 | 恩榮:恩惠榮寵。濟:調濟。恩惠與榮耀兩種手段一起施行。 |
圖文并茂 | 指書刊中的文字流暢,插圖豐富精美。 |
拿手好戲 | 拿手:擅長。原指演員最擅長的劇目。后用來形容最擅長的本領。 |
恩威并重 | 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 |
賊人膽虛 | 比喻做了壞事的人心里總是不踏實。 |
拿不出手 | 由于不像樣、不中看或經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來。 |
十拿九穩 |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
比肩并起 | 比:并列,緊靠。肩并肩地一齊起來。形容接連不斷到來。 |
兼程并進 | 兼、并:一倍;加倍。在一定的時間里比平常多走一倍的路。 |
并行不悖 | 悖:違背;抵觸。兩種事物同時進行;沒有什么沖突。 |
做賊心虛 | 做賊的人心里虛。比喻做壞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
連三并四 | 同“連三接二”。 |
恩威并用 | 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現也指掌權者對手下人,同時用給以小恩小惠和給以懲罰的兩種手段。 |
賊喊捉賊 | 做賊的叫喊捉賊。比喻轉移目標;混淆視聽以逃脫罪責。 |
亂臣賊子 | 舊時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風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壞國家統一;損害人民利益的惡人。也作“逆子賊臣”。 |
捉奸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 | 奸:通奸;贓:贓物。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 |
方驂并路 | 猶并駕齊驅。 |
拿刀弄杖 | 揮舞刀槍棍棒。泛指動武。 |
拿三搬四 | 比喻不服從調派。 |
連二并三 | 同“連三接二”。 |
賊去關門 | 賊偷了東西走后才云關門。比喻事故發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