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里求斯駐中國的旅游代表劉敦仁說,鄭和也是一名偉大的旅行家,他每到一地,“入國問禁,入境問俗”,宣揚中國明朝的強盛,促進中非通商貿易。
2.中國的文化理念是“入國問禁,入鄉隨俗”,不管到哪里去,都強調克制自己,尊重他人。
3.由此想到,人類學中有個“入境隨俗論”,所謂“入國問禁,入境隨俗”是也。
4.二、入境問禁,問多了“問題”就少了。
5.海關提醒旅客“入境問禁”,這些物品需先申報才能進入香港。
6.入國問禁,入境問俗,此次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廣場上,廣場舞再次伴著民族風跳起來,讓人擔心會觸犯法規和公序良俗,并因此損失了整個中國人的形象。
7.港人和我們的父輩,都知道“入境問禁、入鄉隨俗”的重要性。
8.但入鄉隨俗,入國問禁,一個日趨老矣的中國前鋒,切莫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9.入境問禁,入鄉問俗,入門問諱,是辦案的常識之一,要把辦案的對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想他們所想,才能以心換心。
10.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11.他分析,張慧琴可能是新移民、或屢次考試不通過的華裔企業移民或投資移民,因為年紀大,英文欠佳,又沒有入境問禁,文化上的差異導致犯錯。
12.“入國問禁,入鄉隨俗”,在我們這樣一個以傳統文化著稱的國度里,堅決拒絕裸奔這樣“赤裸裸”的表白!“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
13.首先,華人的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要入境問禁、入鄉隨俗。
14.他指出,史料記載,鄭和非常重視所經過或駐扎國家的風土人情,每到一處,必做到“入國問禁,入境問俗”。
15.在歷時兩年的徒步環球旅行中,他始終牢記著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的古訓,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 "問禁"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