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訥
詞語解釋
木訥
指人質(zhì)樸而不善辭令。泛指質(zhì)樸,無文飾。指木訥的人。
引證解釋
指人質(zhì)樸而不善辭令。
引《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何晏 集解引 王肅 曰:“木,質(zhì)樸;訥,遲鈍。”
《后漢書·韋彪傳》:“宜鑒 嗇夫 捷急之對,深思 絳侯 木訥之功也。”
宋?黃庭堅(jiān) 《古意贈(zèng)鄭彥能八音歌》:“木訥赤子心,百巧令人老。”
《明史·傅珪傳》:“珪 居閒類木訥者。及當(dāng)大事,毅然執(zhí)持,人不能奪。”泛指質(zhì)樸,無文飾。
引唐?顏真卿 《尚書刑部侍郎贈(zèng)尚書右仆射孫逖文公集序》:“文勝質(zhì),則綉其鞶帨;質(zhì)勝文,則野於禮樂而木訥不華。”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一:“我聽著他那木訥而低抑的聲音……曉得他的內(nèi)心是虔誠地在替 德甫 哀悼著的。”指木訥的人。
引唐?林滋 《木人賦》:“既無喪無得,亦不識(shí)不知。跡異草萊,其言也無莠;情同木訥,其行也有枝。”
國語辭典
木訥
質(zhì)樸遲鈍,沒有口才。
引《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既馳金相,亦運(yùn)木訥。」
網(wǎng)絡(luò)解釋
木訥
木訥是一個(gè)漢語詞匯,讀音為mù nè。指反應(yīng)遲鈍,呆頭呆腦,話語不多。通常都是用來比喻人,木訥的人,呆板的人。也可以形容人的性格。
最近近義詞查詢:借據(jù)的近義詞(jiè jù)廚子的近義詞(chú zǐ)漫山遍野的近義詞(màn shān biàn yě)探察的近義詞(tàn chá)爾虞我詐的近義詞(ěr yú wǒ zhà)汗漫的近義詞(hàn màn)味道的近義詞(wèi dào)偶數(shù)的近義詞(ǒu shù)政治的近義詞(zhèng zhì)白首的近義詞(bái shǒu)左支右絀的近義詞(zuǒ zhī yòu chù)飛躍的近義詞(fēi yuè)百廢待舉的近義詞(bǎi fèi dài jǔ)盤旋的近義詞(pán xuán)焚劫的近義詞(fén jié)動(dòng)作的近義詞(dòng zuò)季度的近義詞(jì dù)射箭的近義詞(shè jiàn)軍裝的近義詞(jūn zhuāng)寧肯的近義詞(nìng kěn)施展的近義詞(shī zhǎn)殉國的近義詞(xùn guó)干流的近義詞(gàn liú)告成的近義詞(gào chéng)暮年的近義詞(mù nián)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