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周書 > 周書·列傳·卷三十三

      周書·列傳·卷三十三

      令狐德棻

      原文

      厙狄峙楊薦趙剛王慶趙昶王悅趙文表

      厙狄峙,其先遼東人,本姓段氏,匹磾之后也,因避難改焉。后徙居代,世為豪右。祖凌,武威郡守。父貞,上洛郡守。峙少以弘厚知名,善騎射,有謀略。仕魏,位高陽郡守。為政仁恕,百姓頗悅之。孝武西遷,峙乃棄官從入關。大統元年,拜中書舍人,參掌機密,以恭謹見稱。遷黃門侍郎。

      時與東魏爭衡,戎馬不息,蠕蠕乘虛,屢為邊患。朝議欲結和親,乃使峙往。峙狀貌魁梧,善于辭令。蠕蠕主雅信重之,自是不復為寇。太祖謂峙曰:“昔魏絳和戎,見稱前史。以君方之,彼有愧色。”封高邑縣公,邑八百戶。遷驃騎將軍、岐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增邑二百戶,開府儀同三司。恭帝元年,征拜侍中。

      蠕蠕滅后,突厥強盛,雖與文帝通好,而外連齊氏。太祖又令峙銜命喻之。突厥感悟,即執齊使,歸諸京師。錄前后功,拜大將軍、安豐郡公,邑通前二千戶。尋除小司空。

      孝閔踐阼,轉小司寇。世宗初,為都督益潼等三十一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峙性寬和,尚清靜,甚為夷獠所安。保定四年,除(宣)〔宜〕州刺史。天和三年,入為少師。峙以年老,表乞骸骨,手詔許之。五年,卒。贈同州刺史。謚曰定。

      子嶷嗣。少知名,起家吏部上士。歷小內史、小納言,授開府階,遷職方中大夫,為蔡州刺史。卒于官。子授嗣。

      楊薦字承略,秦郡寧夷人也。父寶,昌平郡守。薦幼孤,早有名譽。性廉謹,喜怒不形于色。魏永安中,隨爾朱天光入關討群賊,封高邑縣男。文帝臨夏州,補帳內都督。及平侯莫陳悅,使薦入洛陽請事。魏孝武帝授文帝關西大行臺,仍除薦直合將軍。時馮翊長公主嫠居,孝武意欲歸諸文帝,乃令武衛元毘喻旨。薦歸白,文帝又遣薦入洛陽請之。孝武即許焉。孝武欲向關中,薦贊成其計。孝武曰:“卿歸語行臺迎我。”文帝又遣薦與長史宇文測出關候接。孝武至長安,進爵清水縣子。魏大統元年,蠕蠕請和親。文帝遣薦與楊寬使,并結婚而還。進爵為侯。又使薦納幣于蠕蠕。魏文帝郁久閭后崩,文帝遣仆射趙善使蠕蠕更請婚。善至夏州,聞蠕蠕貳于東魏,欲執使者。善懼,乃還。文帝乃使薦往,賜黃金十斤、雜彩三百疋。薦至蠕蠕,責其背惠食言,并論結婚之意。蠕蠕感悟,乃遣使隨薦報命焉。

      及侯景來附,文帝令薦與鎮遏。薦知景翻覆,遂求還,具陳事實。文帝乃遣使密追助景之兵。尋而景叛。

      十六年,大軍東討。文帝恐蠕蠕乘虛寇掠,乃遣薦往更論和好,以安慰之。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孝閔帝踐阼,除御伯大夫,進爵姚谷縣公。仍使突厥結婚。突厥可汗弟地頭可汗阿史那庫頭居東面,與齊通和,說其兄欲背先約。計謀已定,將以薦等送齊。薦知其意,乃正色責之,辭氣慷慨,涕泗橫流。可汗慘然良久曰:“幸無所疑,當共平東賊,然后發遣我女。”乃令薦先報命,仍請東討。以奉使稱旨,遷大將軍。保定四年,又納幣于突厥。還,行小司馬,又行大司徒。從陳公純等逆女于突厥,進爵南安郡公。天和三年,遷總管、梁州刺史。后以疾卒。

      趙剛字僧慶,河南洛陽人也。曾祖蔚,魏并州刺史。祖寧,高平太守。父和,太平中,陵江將軍,南討度淮,聞父喪,輒還。所司將致之于法,和曰:“罔極之恩,終天莫報。若許安厝,禮畢而即罪戮,死且無恨。”言訖號慟,悲感傍人。主司以聞,遂宥之。喪畢,除寧遠將軍。大統初,追贈右將軍、膠州刺史。

      剛少機辯,有干能。起家奉朝請。累遷鎮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歷大行臺郎中、征東將軍,加金紫階,領司徒府從事中郎,加合內都督。及魏孝武與齊神武構隙,剛密奉旨召東荊州刺史馮景昭率兵赴闕。未及發,而神武已逼洛陽,孝武西遷。景昭集府僚文武,議其去就。司馬馮道和請據州待北方處分。剛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久之更無言者。剛抽刀投地曰:“公若為忠臣,可斬道和;如欲從賊,可見殺。”景昭感悟,遂率眾赴關右。屬侯景逼穰城,東荊州人楊祖歡等起兵應景,以其眾邀景昭于路。景昭戰敗,剛遂沒于蠻。后自贖免。乃見東魏東荊州刺史李魔憐,勸令歸關西。魔憐納之,使剛至并州密觀事勢。神武引剛內宴,因令剛赍書申敕荊州。剛還報魔憐,仍說魔憐斬祖歡等,以州歸西。魔憐乃使剛入朝。

      大統初,剛于霸上見太祖,具陳關東情實。太祖嘉之,封陽邑縣子,邑三百戶,除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論復東荊州功,進爵臨汝縣伯,邑五百戶。

      初,賀拔勝、獨孤信以孝武西遷之后,并流寓江左。至是剛言于魏文帝,請追而復之。乃以剛為兼給事黃門侍郎,使梁魏興,赍移書與其梁州刺史杜懷寶等論鄰好,并致請勝等移書。寶即與剛盟歃,受移赴建康,仍遣行人隨剛報命。是年,又詔剛使三荊,聽在所便宜從事。使還,稱旨,進爵武城縣侯,除大丞相府帳內都督。復使魏興,重申前命。尋而梁人禮送賀拔勝、獨孤信等。

      頃之,御史中尉董紹進策,請圖梁漢。以紹為行臺、梁州刺史,率士馬向漢中。剛以為不可,而朝議已決,遂出軍。詔竟無功而還,免為庶人。除剛潁川郡守,加通直散騎常侍、衛大將軍。

      從復弘農。進拜大都督、東道軍司,節度開府李延孫等七軍,攻復陽城,擒太守王智納。轉陳留郡守。東魏行臺吉寧率眾三萬攻陷郡城,剛突出,還保潁川,重行郡事。復為侯景所破,乃率余眾赴洛陽。大行臺元海遣剛還郡征糧。時景眾已入潁川,剛于西界招復陽翟二萬戶,轉輸送洛。明年,洛陽不守。剛遠隔敵中,連戰破東魏廣州刺史李仲侃。時侯景別帥陸太、潁川郡守高沖等眾八千人,寇襄城等五郡。剛簡步騎五百,大破沖等。開府李延孫為長史楊伯簡所害,剛擊斬之。又攻拔廣州,進軍陽翟。侯景自鄴入魯陽,與剛接戰。旬有三日,旋軍宜陽。時河南城邑,一彼一此。剛復出軍伊、洛,侯景亦度河筑城。剛前后下景三郡,獲郡守一人,別破其行臺梅遷,斬首千余級。除尚書金部郎中。高仲密以北豫州來附,兼大行臺左丞,持節赴潁川節度義軍。師還,剛別破侯景前驅于南陸,復獲其郡守二人。

      時有流言傳剛東叛,齊神武因設反間,聲遣迎接。剛乃率騎襲其下塢,拔之,露板言狀。太祖知剛無貳,乃加賞賚焉。除營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二百戶,加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漕)〔渭〕州民鄭五丑構逆,與叛羌傍乞鐵匆相應,令剛往鎮之。將發,魏文帝引見內寢,舉觴屬剛曰:“昔侯景在東,為卿所困。黠羌小豎,豈足勞卿謀慮也。”時五丑已克定夷鎮,所在立柵。剛至,并攻破之,散其黨與。五丑于是西奔鐵匆。剛又進破鐵匆偽廣寧郡。屬宇文貴等西討,詔以剛行渭州事,資給糧餼。鐵匆平,所獲羌卒千人,配剛軍中,教以戎旅,皆盡其力用。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入為光祿卿。六官建,拜膳部中大夫。

      孝閔帝踐阼,進爵浮陽郡公。出為利州總管、利沙方渠四州諸軍事。沙州氐恃險逆命,剛再討服之。方州生獠自此始從賦役。剛以偽信州濱江負阻,遠連殊俗,蠻左強獷,歷世不賓,乃表請討之。詔剛率利沙等十四州兵,兼督儀同十人、馬步一萬往經略焉。仍加授渠州刺史。剛初至,渠帥憚其軍威,相次降款。后以剛師出踰年,士卒疲弊,尋復亡叛。后遂以無功而還。又與所部儀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闕。遇疾,卒于路。年五十七。贈(忠)〔中〕淅涿三州刺史。謚曰成。子元卿嗣。

      王慶字興慶,太原祁人也。父因,魏靈州刺史、懷德縣公。

      慶少開悟,有才略。初從文帝征伐,復弘農,破沙苑,并有戰功,每獲殊賞。大統十年,授殿中將軍。孝閔帝踐阼,晉公護引為典簽。慶樞機明辨,漸見親待。授大都督。武成元年,以前后功,賜爵始安縣男。二年,行小賓部。保定二年,使吐谷渾,與共分疆,仍論和好之事,渾主悅服,遣所親隨慶貢獻。

      初,突厥與周和親,許納女為后。而齊人知之,懼成合從之勢,亦遣使求婚,財饋甚厚。突厥貪其重賂,便許之。朝議以魏氏昔與蠕蠕結婚,遂為齊人離貳。今者復恐改變,欲遣使結之。遂授慶左武伯,副楊薦為使。是歲,遂興入并之役。慶乃引突厥騎,與隨公楊忠至太原而還。以齊人許送皇姑及世母,朝廷遂與通和。突厥聞之,復致疑阻,于是又遣慶往喻之。可汗感悅,結好如初。五年,復與宇文貴使突厥逆女。自此,以慶信著北蕃,頻歲出使。

      后更至突厥,屬其可汗暴殂,突厥謂慶曰:“前后使來,逢我國喪者,皆剺面表哀。況今二國和親,豈得不行此事。”慶抗辭不從,突厥見其守正,卒不敢逼。武帝聞而嘉之。錄慶前后使功,遷開府儀同三司、兵部大夫,進爵為公。

      歷丹、中二州刺史。為政嚴肅,吏不敢欺。大象元年,授小司徒,加上大將軍、總管汾石二州五鎮諸軍事、汾州刺史。又除延州總管,進位柱國。開皇元年,進爵平昌郡公。卒于鎮。贈上柱國,謚曰莊。子淹嗣。

      趙昶字長舒,天水南安人也。曾祖襄,仕魏至中山郡守,因家于代。祖泓,廣武令。父琛,上洛郡守。

      昶少聰敏,有志節。弱冠,以材力聞。孝昌中,起家拜都督,鎮小平津。魏北中郎將高千甚敬重之。千牧兗州,以昶行臨渙、北梁二郡事。大統初,千還鎮陜,又以昶為長史、中軍都督。太祖平弘農,擢為相府典簽。

      大統九年,大軍失律于邙山,清水氐酋李鼠仁自軍逃還,憑險作亂。隴右大都督獨孤信頻遣軍擊之,不克。太祖將討之,欲先遣觀其勢。顧問誰可為。左右莫對。昶曰:“此小豎爾,以公威,孰不聽命。”太祖壯之,遂令昶使焉。昶見鼠仁,喻以禍福。群兇聚議,或從或否。其逆命者,復將加刃于昶。而昶神色自若,志氣彌厲。鼠仁感悟,遂相率降。氐梁道顯叛,攻南由。太祖復遣昶慰諭之,道顯等皆即款附。東秦州刺史魏光因徙其豪帥四十余人并部落于華州,太祖即以昶為都督領之。

      先是,汾州胡叛,再遣昶慰勞之,皆知其虛實。及大軍往討,昶為先驅,遂破之。以功封章武縣伯,邑五百戶。

      十五年,拜安夷郡守,帶長蛇鎮將。氐族荒獷,世號難治,昶威懷以禮,莫不悅服。期歲之后,樂從軍者千余人。加授帥都督。時屬軍機,科發切急,氐情難之,復相率謀叛。昶又潛遣誘說,離間其情,因其攜貳,遂輕往臨之。群氐不知所為,咸來見昶。乃收其首逆者二十余人斬之,余眾遂定。朝廷嘉之,除大都督,行南秦州事。時氐帥蓋鬧等反,昶復討擒之。進撫軍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又與史寧破宕昌羌、獠二十余萬。拜武州刺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諸州軍事。

      魏恭帝初,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潭水羌叛,殺武陵、潭水二郡守。

      昶率儀同駱天釜等騎步五千討平之。

      世宗初,鳳州人仇周貢、魏興等反,自號周公,有眾八千人。破廣化郡,攻沒諸縣,分兵西入,圍廣業、修城二郡。廣業郡守薛爽、修城郡守杜杲等請昶為援。昶遣使報杲,為周貢黨樊伏興等所獲。興等知昶將至,解修城圍,據泥功嶺,設六伏以待昶。昶至,遂遇其伏,合戰,破之。廣業之圍亦解。昶追之至泥陽川而還。興州人段咤及氐酋姜多復反,攻沒郡縣,昶討斬之。語在氐傳。

      昶自以被拔擢居將帥之任,傾心下士。虜獲氐、羌,撫而使之,皆為昶盡力。太祖常曰:“不煩國家士馬而能威服氐、羌者,趙昶有之矣。”至是,世宗錄前后功,進爵長道郡公,賜姓宇文氏,賞勞甚厚。二年,征拜賓部中大夫,行吏部。尋以疾卒。

      王悅字眾喜,京兆藍田人也。少有氣干,為州里所稱。魏永安中,爾朱天光西討,引悅為其府騎兵參軍,除石安令。

      太祖初定關、隴,悅率募鄉里從軍,屢有戰功。大統元年,除平東將軍、相府刑獄參軍,封藍田縣伯,邑六百戶。四年,東魏將侯景攻圍洛陽,太祖赴援。悅又率鄉里千余人,從軍至洛陽。將戰之夕,悅磬其行資,市牛饗戰士。乃戰,悅所部盡力,斬獲居多。六年,加通直散騎常侍,遷大行臺右丞。十年,轉左丞。久居管轄,頗獲時譽。十二年,齊神武親率諸軍圍玉壁,大都督韋孝寬拒守累旬,敵方引退。朝廷以寬勛重,遣尚書長孫紹遠為大使,悅為副使,勞問寬等,并校定勛人。

      十三年,侯景據河南來附,仍請兵為援。太祖先遣韋法保、賀蘭愿德等帥眾助之。悅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歡,始則篤鄉黨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將,職重臺司,論其分義,有同魚水。今歡始死,景便離貳。豈不知君臣之道有虧,忠義之禮不足?蓋其所圖既大,不恤小嫌。然尚能背德于高氏,豈肯盡節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勢,援之以兵,非唯侯景不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貽笑將來也。”太祖納之,乃遣行臺郎中趙士憲追法保等,而景尋叛。

      十四年,授雍州大中正、帥都督,加衛將軍、右光祿大夫、都督。率所部兵從大將軍楊忠征隨郡、安陸,并平之。時懸兵深入,悅支度路程,勒其部伍,節減糧食。及至竟陵,諸軍多有匱乏,悅出稟米六百石分給之。太祖聞而嘉焉。尋拜京兆郡守,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遷大行臺尚書。又領所部兵從達奚武征梁漢。軍出,武令悅說其城主楊賢。悅乃貽之書曰:“夫惟德是輔,天道之常也;見機而作,人事之會也。梁主內虧刑政,外闕藩籬。匹夫攘袂,舉國傾覆。非直下民離心,抑亦上玄所棄。我相公膺千齡之運,創三分之業,道洽區中,威振方外。聲教所被,風行草偃;兵車所指,云除霧廓。斯固天下所共聞,無俟二談也。大將軍高陽公,韞韜略之秘,總熊羆之旅,受脤廟堂,威懷巴漢。先附者必賞,后服者必誅。君兵糧既寡,救援路絕。欲守,則城池無縈帶之險;欲戰,則士卒有土崩之勢。以此求安,未見其可。昔韓信背項,前典以為美談;黃權歸魏,良史稱其盛烈。事有變通,今其則也。”賢于是遂降。

      悅白武云:“白馬要沖,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若蜀兵更至,攻之實難。”武然之,令悅率輕騎七百,徑趣白馬。悅先示其禍福,其將梁深遂以城降。梁武陵王紀果遣其將任奇率步騎六千,欲先據白馬。行次闕城,聞已降,乃還。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悅行刺史事。招攜初附,民吏安之。魏廢帝二年,征還本任。屬改行臺為中外府,尚書員廢,以儀同領兵還鄉里。悅既久居顯職,及此之還,私懷怏怏。猶陵駕鄉里,失宗黨之情。其長子康,恃(悅)舊望,遂自驕縱。所部軍人,將有婚禮,康乃非理凌辱。軍人訴之。悅及康并坐除名,仍配流遠防。及于謹伐江陵,平,悅從軍展效,因留鎮之。

      孝閔踐阼,依例復官。授郢州。尋拜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司水中大夫,進爵藍田縣侯。遷司憲中大夫,賜姓宇文氏,又進爵河北縣公。悅性儉約,不營生業,雖出入榮顯,家徒四壁而已。世宗手敕勞勉之,賜粟六百石。保定元年,卒于位。康嗣。官至司邑下大夫。

      趙文表,其先天水西人也,后徙居南鄭。累世為二千石。父江,性方嚴,有度量。歷官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贈虞絳二州刺史,謚曰貞。

      文表少而修謹,志存忠節。便弓馬,能左右馳射。好讀左氏春秋,略舉大義。起家為太祖親信。魏恭帝元年,從開府田弘征山南,以功授都督。復從平南巴州及信州,遷帥都督。又從許國公宇文貴鎮蜀,行昌城郡事。加中軍將軍、左金紫光祿大夫。保定元年,除許國公府司馬,轉大都督。五年,授畿伯下大夫。又為許國公府長史。尋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仍從宇文貴使突厥,迎皇后,進止儀注,皆令文表典之。文表斟酌而行,皆合禮度。及皇后將入境,突厥托以馬瘦,行除。文表慮其為變,遂說突厥使羅莫緣曰:“后自發彼藩,已淹時序,途經沙漠,人馬疲勞。且東寇每伺間隙,吐谷渾亦能為變。今君以可汗之愛女,結姻上國,曾無防慮,豈人臣之體乎。”莫緣然之,遂倍道兼行,數日至甘州。以迎后功,別封伯陽縣伯,邑六百戶。

      天和三年,除梁州總管府長史。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數百里,并生獠所居,恃其險固,常懷不軌。文表率眾討平之。遷蓬州刺史,政尚仁恕,夷獠懷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進位大將軍,爵為公。

      大象中,拜吳州總管。時開府于顗為吳州刺史。及隋文帝執政,尉遲迥等舉兵,遠近騷然,人懷異望。顗自以族大,且為國家肺腑,懼文表圖己,謀欲先之。乃稱疾不出。文表往問之,顗遂手刃文表。因令吏人告云“文表謀反”,仍馳啟其狀。隋文以諸方未定,恐顗為變,遂授顗吳州總管以安之。后知文表無異志,雖不罪顗,而聽其子仁海襲爵。


      譯文

      庫狄峙,祖先是遼東人,本來姓段,是段匹蟬的后代,因為躲避禍難而改姓。后來遷徙居住代地,世代成為豪門大族。祖父庫狄棱,任武威郡太守。父親庫狄貞,任上洛郡太守。

      庫狄峙年少時以寬厚知名,擅長騎馬射箭,富有計謀策略。在魏做官,任高陽郡太守。施政仁愛寬厚,百姓很喜歡他。孝武帝向西遷徙,庫狄峙就舍棄官職跟隨入關。大統元年,任中書舍人,參與掌管機密事務,以恭敬謹慎被稱許。升任黃門侍郎。

      當時與束魏爭強斗勝,戰爭不停,蠕蠕族乘虛而入,屢次成為邊防的憂患。朝廷商議想與之和睦相親,就派遣庫狄峙前往。庫狄峙容貌魁梧,善于說話。蠕蠕族君主非常信任看重他,從此不再犯邊。太祖告訴庫狄峙說:“往昔魏絳與戎講和,被前代歷史稱許。用你比擬他,他應有慚愧的神色。“封為高邑縣公,食邑八百戶。升驃騎將軍、岐州刺史,加授散騎常侍,增加食邑二百戶,開府儀同三司。恭帝元年,征召授任為侍中。

      蠕蠕族滅亡之后,突厥強盛,雖然與文帝往來交好,但是另外又與齊連結。太祖又命令犀狄峙奉命前往曉諭。突厥受到感動而醒悟,立即逮捕了齊的使者,將他送歸京師。記錄前后的功勞,授任大將軍、安豐郡公,食邑通前二千戶。不久任小司空。

      孝閔帝登位,調任小司寇。世宗初年,任都督益潼等三十一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庫狄峙性格寬厚溫和,崇尚清靜,蠻夷都感到非常安定。保定四年,授任宜州刺史。天和三年,召入為少師。庫狄峙因為年老,上表請求退休,皇帝親手下詔答應他。五年,去世。追贈同州刺史。謐號為定。

      兒子庫狄嶷繼承。年少知名,由吏部上士起家做官。歷任小內史、小納言,授開府階,升職方中大夫,任蔡州刺史。在官任上去世。兒子庫狄授繼嗣。

      楊薦字承略,是秦郡寧夷人。父親楊寶,任昌平郡太守。楊薦年幼喪父,很早就有名聲贊譽。性格廉潔謹慎,喜怒不在臉上表現出來。魏永安年間,跟隨爾朱天光入關討伐群賊,封為高邑縣男。文帝駕臨夏州,補為帳內都督。到平定侯莫陳悅。派遣楊薦進入洛陽請示。魏孝武帝授任文帝為關西大行臺,仍授楊薦為直合將軍。當時馮翊長公主寡居,孝武帝想將她嫁給文帝,就下令武衛元昆宣諭旨意。楊薦返歸稟告,文帝又派遣楊薦進入洛陽請求。孝武帝立即答應。孝武帝想向關中進兵。楊薦贊成他的計劃。孝武帝說:“你回去告訴行臺迎接我。”文帝又派遣楊薦與長史宇文測出關等候迎接。孝武帝到了長安,晉爵為清水縣子。

      魏大統元年,蠕蠕族請求和親。文帝派遣楊薦與楊寬為使者,與蠕蠕族結為婚姻而返回。晉為侯爵。又派遣楊薦到蠕蠕族交納禮品。魏文帝郁久閭后駕崩,文帝派遣仆射趟善出使蠕蠕族請求再結婚姻。趟善到了夏州,聽說蠕蠕族對束魏懷有貳心,想逮捕使者。趟善很害怕,就逃回來了。文帝又派遣楊薦前往,賞賜黃金十斤、雜色絲綢三百匹。楊薦到了蠕蠕族,責備他們忘恩失信,并談論結為婚姻的意向。蠕蠕族受到感動而醒悟,就派遣使者跟隨楊薦回去覆命。

      到侯景前來歸附,文帝命令楊薦參與鎮守遏制。楊薦知道侯景為人翻覆,就請求回來,全部陳述事情的實際情況。文帝就派遣使者秘密追擊幫助侯景的軍隊。不久侯景背叛了。

      十六年,大軍往東征討。文帝恐怕蠕蠕族乘虛進攻搶掠,就派遣楊薦前往再論和睦交好,以便安慰他們。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侍中。

      孝閔帝登位,任御伯大夫,晉爵為姚谷縣公。又出使突厥結為婚姻。突厥可汗的弟弟地頭可汗阿史那庫頭居住在束面,與齊通和,勸說他的兄長想背棄以前的盟約。計謀已定,將要把楊薦等人送往齊。楊薦知道他的心意,就嚴正地責備他,言辭意氣慷慨激昂,淚流滿面。可汗心情凄慘了很久,說:“好在沒有什么可疑慮的,應當共同平定束方的賊寇,然后嫁出我的女兒。“就下令楊薦先回去覆命,再請求向東征討。因為奉命出使符合皇帝意旨,升為大將軍。保定四年,又到突厥交納禮品。返回之后,代理小司馬,又代理大司徒。跟隨陳公宇文純等人到突厥迎接公主,晉爵為南安郡公。天和三年,升總管、梁州刺史。后來因病去世。

      趙剛字僧慶,是河南洛陽人。曾祖趙蔚,任魏并州刺史。祖父趙寧,任高平太守。父親趟和,太平年間,任陵江將軍,往南征討,渡過淮河,聽到父親的死訊,就回來了。主管官員將要按法治罪,趙和說:“父母的恩情,如天之久遠無法報答。如果允許安葬,喪禮完畢,就判罪殺頭,我死也沒有遺憾。“說完號哭悲傷,悲痛感動旁邊的人。主管官員把這些情況上報,就原諒了他。喪禮完畢,任寧遠將軍。大統初年,追贈右將軍、膠州刺史。

      趙剛年少時機敏善辯,很有才干能力。由奉朝請起家做官。屢經升遷為鎮束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歷任大行臺郎中、征束將軍,加授金紫階,兼領司徒府從事中郎,加授合內都督。到魏孝武帝與齊神武帝感情上有了裂痕,趟剛秘密奉旨召束荊州刺史馮景昭帶兵奔赴京師。尚未來得及出發,神武帝已逼近洛陽,孝武帝只好向西遷徙。馮景昭召集同僚文武官員,商議去向。司馬馮道和提議占據束荊州等待北方吩咐。趟剛說:

      “你應該帶兵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過了很久再沒有發言的人。趟剛抽出刀丟在地上說:“您如果做忠臣,可以殺死馮道和;如果想跟隨賊寇。可以殺我。“馮景昭受到感動有所醒悟,就帶領部眾奔赴關右。適逢侯景逼近穣城,束荊州人楊圭噬等人起兵接應±退,用他的徒眾在路上攔截馮景昭。馮景昭戰敗,齟0就淪沒在蠻。后來自己贖身免罪。就拜見束魏束荊州刺史李魔憐,規勸他歸附關西。李魔憐采納了他的意見,派遣趙則到韭業秘密觀察事情的形勢。神武帝帶領趟劇參加宮內宴會,于是下令趙剛送書信告誡荊叢。趟刨返回報告奎廬垡,又勸說奎廬垡斬殺擾擔趑等人,以塞壟咖歸附翹西。奎馳就派遣趟劇入朝。

      左鏟初年,卷剛在靈上拜見左擔,具體陳述颶束的實際情況。太祖嘉獎他,封為陽邑縣子,食邑三日產,授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評定收復束荊州的功勞,升爵為臨汝縣伯,食邑五百戶。

      起初,賀送塍、獨孤信在莖亙嬤往西遷徙之后,一起在遼左寄寓他鄉。到這個時候,趟剛向魏塞童進言,請求追回他們,恢復他們的官職。就任命趟劍為兼給事黃門侍郎,出使梁國魏興,送上官方文書給鑿業刺史叢J趨等人商議睦鄰友好,并傳達請求賀拔勝等人北歸的官方文書。杜壞宣立即與壁刪歃血結盟,接受官方文書送往建塵,仍派遣使者跟隨趟剛覆命。這一年,又下詔趟劍出使三荊,聽任所到之處小待上奏,自行決斷處置。出使返回,符合皇帝的意旨,升爵為武越題堡,授大丞相府帳內都督。又出使魏興,重新申明前次的命令.不久梁人以禮節送回賀拔勝、獨孤信等人。

      不久,御史中尉童鯉進奏策言,請求圖謀梁漢。任命董縐為行臺、梁州刺史,帶領人馬奔向 2曲.趟劇認為不能這樣做,但朝廷的商議已經決定,就出師了。董紹終于沒有成果而返回,被免為平民.,授塑則為墮上嶇太守,加授通直散騎常侍、衛大將軍。

      跟隨收復了叢崖。升任大都督、束道軍司,節制調度開府奎至鱷等七軍,進攻收復了陽城,活捉太守王智納。調任陳留郡太守。東魏行臺吉寧帶兵三萬人攻陷郡城,趟剛突圍而出,退保穎川,重新代行郡中事務。又被侯景攻破,就帶領剩下的兵眾奔赴洛陽。大行臺元海派遣趟剛回郡征收糧食.、當時侯景的部隊已經進入穎川,趟剛在西部的邊界上招集收復陽翟兩萬戶,轉送到洛。第二年,洛陽失守。趟剛遠隔在敵人之中,連續作戰打敗束魏廣州刺史李仲儡。當時侯景的別帥陸太、穎川郡太守高沖等部眾八千人,侵犯襄城等五郡。趙剛挑選步兵騎兵五百人,大敗高沖等人。開府李延孫被長史楊伯簡殺害,趟剛攻擊殺死了楊伯簡。又攻下廣州,進軍陽翟。侯景從鄴進入魯陽,與趙剛交戰。相持十三日,接著駐扎在宜陽。當時河南的城邑,一時歸這個人,一時歸那個人。趙剛又出師到伊、洛,侯景也渡河筑城。趙剛先后攻下侯景三郡,俘獲郡守一人,另外打敗他的行臺梅遷,斬首一千多級。授任尚書金部郎中。高仲密以北豫州來歸附,兼任大行臺左丞,持節杖奔赴穎川節制調度義軍。軍隊回還,趙剛另外在南陸打敗侯景的前鋒,又俘獲他的郡守兩人.

      當時有流言傳說趟剛向東背叛,齊神武帝趁機設下反問計,聲稱派人迎接。趙剛就帶領騎兵襲擊齊國的下塢,攻下了它,用不封緘的文書說明情況。太祖知道趙剛沒有貳心,就加以賞賜。授任營州刺史,晉為公爵,增加食邑二百戶。加授為人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

      渭州人鄭五丑造反,與叛逆羌傍乞鐵忽互相呼應。下令趟剛前往鎮壓。將要出發,魏文帝在內室召見趟剛,舉起酒杯囑咐趙剛說:“往昔侯景在東面,被您圍困。狡猾的羌入小子,哪襄值得煩勞您謀慮呢!“當時鄭五丑已攻克定夷鎮,所到之處樹立柵欄。趙剛到達,一起攻破了他們,解散他的黨徒。鄭五丑于是往西投奔鐵忽。趟剛又進軍攻破鐵忽的偽廣寧郡。適逢宇文貴等人向西征討,下韶任命趙剛代理渭州事務,資助供給糧食:,鐵忽被平定,俘獲羌人士兵一千人,分配到趟剛的軍隊中,用軍事教育他們,都盡他們的力量加以使用。升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召入任光祿卿。六官建立,授任膳部中大夫。

      孝閔帝登位,晉爵為浮陽郡公。出任利州總管、利沙方渠四州諸軍事。沙州氐人倚仗險阻違背命令,趙剛兩次征討使他們歸服。方州的僚人,從此開始交賦服役。趟剛認為偽信州瀕臨長江,背負險阻,遠連不同的習俗,蠻夷強橫粗獷,經歷多世也不服從,就上表請求討伐他們。下詔趙剛率領利沙等十四州的軍隊,另督促儀同十人、騎兵步兵一萬人前往策劃治理。于是任命其為渠州刺史。趙剛初到,部落酋長害怕他的軍威,一個接一個地投降順服。后來因為趙剛出師超過了一年,兵士疲勞困苦,不久又逃亡叛變。后來終于沒有成果而回。又與所管轄的儀同尹才不和,被征召回朝。遇上疾病,在路上去世。終年五十七歲。追贈中淅涿三州刺史。謐號為成。兒子趟元卿繼嗣。

      王慶字興慶,是太原祁人。父親王因,任魏靈州刺史、懷德縣公。

      王慶年少時很有悟性,很有才干和謀略。起初跟隨文帝征伐,收復弘農,攻破沙苑,都有戰功,常常獲得特殊的獎賞。大統十年,授任殿中將軍。孝閔帝登位,晉公字文護引薦為典簽。王慶明辨事物的關鍵,逐漸被作為親信看待。授任大都督。武成元年,憑藉前后功勞,賜爵為始安縣男。二年,代理小賓部。保定二年,出使吐谷渾,與他一起劃分疆土,仍商議和睦交好的事宜。窿谷渾的君主心悅誠服,派遣他的親信跟隨王慶進貢。

      起初,突厥與周聯姻,答應送女兒作為皇后。但齊人知道這件事后,害怕形成聯合之勢,也派遣使者前來求婚,贈送的財物很豐厚。突厥貪圖齊的眾多禮物,就答應了齊。朝廷議論認為魏氏往昔與蠕蠕結為婚姻,就被齊人離間產生貳心。現今又恐怕有改變,想派遣使者交結突厥。就授王慶為左武伯,佐助楊薦作為使者。這一年,就發動了進入并的戰役。王慶就帶領突厥的騎兵,與隨公楊忠到太原而回。因為齊人答應送回皇姑及伯母,朝廷就與其來往交好。突厥聽到這個消息,又產生了疑慮阻隔,于是又派遣王慶前往開導他。可汗感動喜悅,交結友好如同當初一般。五年,又與宇文貴出使突厥迎接公主。從此,因為王慶在北番信用卓著,多年出使。

      后來又到突厥,適逢其可汗突然死亡,突厥對王慶說:“前后使者來到,遇上我們國喪的,都割面流血,表示哀痛。況且現今兩國聯姻,難道能不實行這種做法嗎?“王慶嚴辭拒絕。突厥看見他堅守正道,終于不敢相逼。武帝聽到逭件事,就嘉獎他。記錄王慶前后出使的功勞,升為開府儀同三司、兵部大夫,晉為公爵。

      歷任丹、中兩州刺史。施政嚴謹而有法度,官吏不敢相欺。大象元年,授小司徒,加授上大將軍、總管途石二州五鎮諸軍事、汾州刺史。又授任延州總管,晉為柱國。開皇元年,晉爵為平呂郡公。在節鎮上去世。追贈上柱國,謐號為莊。兒子王淹繼嗣。

      趙昶字墾魚,是玉叢直玉人。曾祖疊速,在魏做官到中山郡太守,于是在伐安家。祖父趙遜,任盧武令。父親產遮,任上盜鋰太守。

      趙昶年少時聰明機敏,很有志向氣節。二十歲,以勇力聞名。孝昌年間,由都督起家做官,鎮守小平津。毯北中郎將直工非常敬重他。壺干任蠻塑刺史,任命疊邀代理監逸、韭梁兩郡的政事。大鏟初年,產王返回鎮守腫,又任命趟塑為長史、中軍都督。太祖平定弘農,升為相府典簽。

      大統九年,大軍在邙山失利,清水氐人酋長李鼠仁從軍隊中逃跑回來,憑藉險阻作亂。隴右大都督周巫值多次派遣軍隊攻擊他,沒有取勝。趙旦將要討伐他,想先派人觀察他的形勢。顧視詢問誰可以出使。左右的人沒有人回答。趙面說:“造不過是小子而已,憑藉您的神威,誰敢不聽從命令。“太祖認為他的話很雄壯,就下令圭選出使。毒巡見到奎勇迄,用禍福的道理開導他。群兇聚集商議,有的聽從,有的不聽從。那些違抗命令的人,又想用刀劍殺害趟昶。但趙昶神色不變,志氣更加振奮。李鼠仁受到感動而醒悟,就帶領兵士投降。氐人梁道顯叛亂,進攻南由。太祖又派遣趙昶慰問開導他,梁道顯等人都立即誠心歸附。東秦州刺史魏光趁此遷徙他的豪帥四十多人并部落到華州,太祖立即任命趙昶為都督統率他們。

      在此之前,汾州胡人叛亂,又派遣趙昶慰問犒勞他們,都知道了他們的虛實。到大軍前往征討,趙昶為先鋒,就打敗了他們。憑藉功勞封為章武縣伯,食邑五百產。

      十五年,任安夷郡太守,兼長她鎮將。氐族荒遠猛悍,世人號稱難以治理,趙昶按照禮節威德并用,沒有人不心悅誠服。一年之后,樂于參加軍隊的有一千多人。升任帥都督。當時適逢軍中有機要之事,攤派征發很迫切緊急,氏人情理上很難做到,又相繼謀劃叛亂。趙昶又暗中派人誘導勸說,離間他們的感情,趁他們漸生離心,就輕裝前往到達他們那兒。眾多的氐人不知怎么辦,都來拜見趙昶。就逮捕那些帶頭謀反的二十多人殺死他們,其余的人就安定了。朝廷嘉獎他,授任大都督,代理南秦州政事。當時氐帥蓋鬧等人謀反,趙昶又討伐活捉了他。升撫軍將軍,加授通直散騎常侍。又與史寧打敗宕昌羌、簽二十多萬人。授武州刺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諸州軍事。

      魏恭帝初年,加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潭水羌人叛亂,殺害武陵、潭水二郡太守。趙昶率領儀同駱天義等騎兵步兵五千人討伐平定他們。

      世宗初年,鳳州人仇周貢、魏興等人謀反,自稱周公,有徒眾八千人。攻破廣化郡,攻陷各縣,分兵向西進攻,包圍廣業、修城二郡。廣業墊太守堅塞、修越鄧太守拄呈等人請求壟趟援救。趙昶派遣使者回覆杜呆,被仇周貢的黨羽樊優興等俘獲。礬叢興等人知道趟墾將要來到,就解除修城的包圍,占據泥功嶺,設下六處伏兵來等待趟趙。趟越來到,就遇上伏兵,雙方交戰,打敗了他們。廣業的包圍也解除了。趙昶追擊到泥陽JlI就返回了。興州人段吒及氐酋姜多又謀反,攻陷郡縣,趙昶征討殺了他們。記錄的文字在《氏傳》。

      趙昶自己認為被提拔充當將帥的重任,全心謙恭地對待賢士。俘獲氐、羌百姓,安撫并使用他們,他們都為趟昶盡力。太祖經常說:“不煩勞國家人馬而能以威力使氐、羌歸附的,趙昶有這樣的功勞。“到此,世宗記錄前后功勞,晉爵為長道郡公,賜姓宇文氏,賞賜犒勞非常豐厚。

      二年,召入拜授賓部中大夫,代理吏部。不久因病去世。王悅字眾喜,是京兆藍田人。年少時有才干,被家鄉的人所稱道。魏永安年間,爾朱天光向西征討,引薦王悅為其官府的騎兵參軍,授任五安縣令。太祖剛平定關、隴,王悅率領招募的家鄉人參軍,屢次立有戰功。大統元年,任干束將軍、相府刑獄參軍,封為藍田縣伯,食邑六百戶。四年,束魏將領侯景進攻包圍洛陽,太祖前往救援。王悅又率領家鄉一千多入,從軍到洛陽。將要交戰的前夕,王悅用盡他出門所帶錢財,買牛款待戰士。到了交戰的時候,王悅的部隊竭盡全力,斬首俘獲居多。六年,加授通直散騎常侍,升大行臺右丞。十年,改任左丞。長期處于機要的地位,頗能獲得當時的稱譽。十二年,齊神武帝親自率領各軍包圍玉壁,大都督韋孝寬拒敵防守幾十曰,敵軍才退兵。朝廷認為韋孝寬功勛高,派遣尚書長孫紹遠為大使,王悅為副使,犒勞慰問韋孝寬等人,并考核審定立功的入。

      十三年.侯景占據河南前來歸附,仍請派軍隊作為援助。太祖先派遣韋法保、賀蘭愿德等人率領部隊援助他。王悅向太祖進言說:“侯景對于高歡,開始時就有深厚的同鄉之情,最后又確定了君臣之間的意氣相合,官位居于上將,職位重在臺司,評論他們之間的情分義氣,有著如同魚水一般的關系。現今高歡剛死,侯景就離心懷有異志。他難道不知道有虧于忠臣之道、不足于忠義之禮嗎?大概是他謀劃的目標很大,所以不顧慮小的嫌疑。但他尚且能對高氏背叛恩德,難道肯對朝廷盡節嗎?現今如果用勢力加強他,用軍隊支援他,不衹是侯景不會成為池中之物受到控制,也恐怕朝廷給將來留下笑柄。“太祖采納了他的意見,就派遣行臺郎中趟士憲追回韋法保等人,果然侯景不久就叛亂了。

      十四年,授任壅蛆大中正、帥都督,加授衛將軍、右光祿大夫、都督。率領部下跟隨大將軍圭瞇征討墮登、豈墮,一起平定了兩地。當時孤軍深入敵境,王悅計算路程,約束他的部下,節省減少糧食。等到了竟陵,各軍多缺乏糧食,王坦拿出儲藏的米六百石分給他們。太祖聽說逭件事就嘉獎他。不久授任京兆郡太守,加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升大行臺尚書。又率領部下士兵跟隨達奚武征討梁漢。大軍出發,達墨莖下令壟區勸說城主蕩豎。旦區就送書信給圭疆說:“輔佐有德之人,是天道的規律;看見時機再行動,是人事的機會。梁主國內虧缺刑罰和政令,外面缺乏守衛。平民奮起,全國傾覆。不衹是下民離心,也是上天所拋棄。我相公秉承千年的時運,創立天下三分的基業,道行在區域內和洽,威震遠方。聲威和教化所到達的地方,風行草偃;兵車所指向的地方,云消霧散。這本來是天下人所共同聽到的,不必等待談論兩次。大將軍直陽公,蘊藏用兵謀略的秘密,統率壯如熊熊的軍隊,在朝廷上接受祭肉,在巴還威德并用。先歸附的人必有獎賞,后降服的人必有責罰。您軍糧已經很少,救援的道路已經斷絕。想防守,但城池沒有垣環水抱的險阻;想交戰,但士兵有土崩瓦解的形勢。憑藉這些求得安全,不見得是可行的。往昔韓信背棄項羽,以前的典籍認為是人們樂于稱道的好事;黃權歸附魏國,優秀的史官稱道他的盛大功業。事情有隨宜變更,現今是效法的時候了。“楊賢于是就投降了。王恒稟告達奚武說:“皇屋處于交通緊要之處,是兵家必爭之地。現今城池的防守兵少力弱,容易圓謀。如果蜀兵又來到,攻打他們實在困難。“達奚武認為說得對,下令王悅率領輕騎七百人,直奔白馬。王悅先向他們指出災禍和幸福的關系,守城的將領梁深就獻城投降。梁武陵王蕭紀果然派遣他的將領任奇率領步兵騎兵六千人,想搶先占據白馬。行軍到闕城,聽到梁深已經投降,于是回去了。到了梁州乎定,太祖立即任命王悅代理刺史之事。安撫剛剛歸附的人,百姓官員都很安定。魏廢帝二年,征入返就本任。適逢改行臺為中外府,尚書員被廢,以儀同的身份帶兵返回家鄉。王悅已經長期居于顯貴的官職,到逭時回鄉,私下懷有不服氣。他還凌駕于鄉里之上,失去了宗族的情誼。他的長子王康,依仗其世家望族,就自己驕橫放縱。部下軍人,將有婚禮,王康卻無理欺凌侮辱。軍人投訴他。王悅及王康一起連坐除名,并發配流放到遠方的邊防。等于謹討伐江陵,平定了,王悅參軍效力,于是留下他鎮守。孝閔帝登位,依照慣例恢復官職。授任郢州刺史。不久拜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司水中大夫,晉爵為藍田縣侯。升為司憲中大夫,賜姓宇文氏,又晉爵為河北縣公。王悅性格儉省節約,不經營謀生之業,雖然出入為官榮華顯貴,但家中貧乏。世宗親手下詔慰勞勉勵他,賜粟六百石。保定元年,在官位上去世。兒子王康繼嗣。官做到司邑下大夫。趟文表,他的祖先是天水西人,后來遷居畝鄭。世代為俸祿二千石的大官。父親趙江,性格方正嚴肅,很有氣度器量。歷任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為昌國縣伯。追贈虞、絳二州刺史,謐號為貞。

      趙文表年少時修身嚴謹,志向存有忠心氣節。擅長騎射,能夠左右奔馳射箭。喜好閱讀《左氏春秋》,能粗略地說明大義。由太祖親信起家做官。魏恭帝元年,跟隨開府旦旦征討山南,以功任都督。又跟隨平定南巴州及信州,升為帥都督。又跟隨許國公宇文貴鎮守蜀地,代理昌城郡政事。加授中軍將軍、左金紫光祿大夫。保定元年,授任許國公府司馬,改任大都督。五年,授任畿伯下大夫。又任許國公府長史。不久拜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仍跟隨宇文貴出使突厥,迎接皇后,舉止的禮法制度,都下令趟文表掌管。趟文表商討考慮,以定取舍,然后行動,都符合禮節制度。到皇后將進入國境,突厥以馬瘦作為托辭,行動緩慢。趙文表擔心有變,就勸說突厥使者羅莫緣說:“皇后從突厥出發,已經很長時間了,途中經過沙漠,人馬疲勞。況且束部的強寇經常窺伺間隙,吐谷渾也能制造變亂。現今您以可汗的愛女,與上國結為婚姻,竟然毫無預防的考慮,難道是人臣的體統嗎?“羅莫緣認為他說得對,就兼程而行,數日到了甘州。因為迎接皇后有功,另封為伯陽縣伯,食邑六百戶。

      天和三年,任梁州總管府長史。所管之地有名叫恒陵的,方圓數百里,都是生僚居住的地方,依仗那裹的險阻牢固,經常懷有不遵守法度之心。趙文表率兵討伐平定了他們。升蓬州刺史,為政崇尚仁愛寬容,夷僚歸向他。升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升位為大將軍,爵位為公。大象年間,任吳州總管。當時開府于顓為吳州刺史。到隋文帝執掌政權,尉遲迥等人興兵,遠近之地都不安靜,人們懷有反叛的心愿。于顥自以為是大族,并且是國家的重臣,恐怕趙文表謀害自己,策劃想先動手殺他。就聲稱有病不出來議事。趟文表前往問候他,于頡就親手殺死了趙文表。趁此下令官吏告發“趙文表謀反”,于是迅速地上奏陳述相關情況。隋文帝因為各方沒有平定,恐怕于頡作亂,就授于頡以吳州總管之職,用來安撫他。后來知道趟文表沒有反叛的意圖,雖然不給于頡治罪,但聽任趙文表的兒子趙仁海繼承爵位。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亚洲国产精品lv|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黄网站wwwwww|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