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分段注釋】
鳴鳳在竹:鳳為靈禽,只出現于有道之世。相傳,鳳以竹實為食,故出現于竹林間。《莊子·秋水》:“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鹓雛,古書上指鳳凰一類的鳥。
白駒食場:白駒覓食于苗場。《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
化被草木:德化遍及草木。化:化育,指大自然化生萬物。這里比喻有道君主的德澤。被,遍及,惠及。
賴及萬方:恩典遍及萬方。賴,利,這里是恩典的意思。《尚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翻譯】
鳳凰在竹林中歡樂地鳴叫,白色的小馬駒在草場上悠閑地吃草。
太平盛世的雨露陽光使草木萬物都沾受了有道之君的德澤,君王的仁德恩澤遍及天下百姓。
【解讀】
中國自古就有“德政”之說,所謂德政,就是推行以道德教化萬民的政策。天子若能夠施行德政,就可以使全天下的百姓接受到最好的道德和知識教育,他們的生存權利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相傳第一位有德政意識的君王是商代第20位君主盤庚。盤庚作為一位奴隸制王朝的君主,能夠做到以德政治國,是因為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盤庚繼位前,商王朝歷經300年的發展,至盤庚繼位前已經衰落。統治集團內部政治腐敗,內斗慘烈,甚至爆發了“九世之亂”,這嚴重消耗了國力。同時,官宦貴族不思進取,生活奢靡,壓榨百姓,致使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又恰逢天降大災,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社會形勢已經極為嚴峻。就在這時,盤庚繼位了,他別無選擇,必須采取改革措施。
盤庚克服阻力,將國都強行遷至殷地,然后效法商朝開國君主湯,廣施德政。對貴族,他約束勸誡,使其摒棄私心,施人民以恩惠;對官吏,他規制監督,并將是否能夠施德政于民當做考核的重要標準。盤庚的德政效果明顯,徹底扭轉了商王朝的衰落之勢,實現了“殷道復興”,天下安定,萬物繁榮之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