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
佚名
原文
zǐ子yuē曰::zhì智jí及zhī之,,rén仁bù不néng能shǒu守zhī之,,suī雖dé得zhī之,,bì必shī失zhī之;;zhì智jí及zhī之,,rén仁néng能shǒu守zhī之,,bù不zhuāng莊yǐ以lì蒞zhī之,,zé則mín民bú不jìng敬;;zhì智jí及zhī之,,rén仁néng能shǒu守zhī之,,zhuāng莊yǐ以lì蒞zhī之,,dòng動zhī之bù不yǐ以lǐ禮,,wèi未shàn善yě也。。譯文
注釋
1: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說是指百姓,一說是指國家。此處我們認為指祿位和國家天下。
2:涖:音lì,臨,到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憑借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會喪失。憑借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嚴肅態度來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會不敬;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嚴肅態度來治理百姓,但動員百姓時不照禮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