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1:夏之時:夏代的歷法,便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2:殷之輅:輅,音lù,天子所乘的車。殷代的車是木制成,比較樸實。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時的舞樂,孔子認為是盡善盡美的。
5:放:禁絕、排斥、拋棄的意思。
6:鄭聲:鄭國的樂曲,孔子認為是淫聲。
7:遠:遠離。
8:殆:危險。
譯文
顏淵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用夏代的歷法,乘殷代的車子,戴周代的禮帽,奏《韶》樂,禁絕鄭國的樂曲,疏遠能言善辯的人,鄭國的樂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險?!?/p>
評析
這里仍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夏代的歷法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殷代的車子樸實適用,周代的禮帽華美,《韶》樂優(yōu)美動聽,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禮的問題,他還是主張“復禮”,當然不是越古越好,而是有所選擇。此外,還要禁絕靡靡之音,疏遠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