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佚名
原文
zǐ子lù路wèn問::wén聞sī斯xíng行zhū諸??zǐ子yuē曰::yǒu有fù父xiōng兄zài在,,rú如zhī之hé何qí其wén聞sī斯xíng行zhī之??rǎn冉yǒu有wèn問::wén聞sī斯xíng行zhū諸??zǐ子yuē曰::wén聞sī斯xíng行zhī之。。gōng公xī西huá華yuē曰::yóu由yě也wèn問wén聞sī斯xíng行zhū諸,,zǐ子yuē曰yǒu有fù父xiōng兄zài在;;qiú求yě也wèn問wén聞sī斯xíng行zhū諸,,zǐ子yuē曰wén聞sī斯xíng行zhī之。。chì赤yě也huò惑,,gǎn敢wèn問。。zǐ子yuē曰::qiú求yě也tuì退,,gù故jìn進zhī之;;yóu由yě也jiān兼rén人,,gù故tuì退zhī之。。譯文
注釋
1: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過人。
譯文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涂了,敢再問個明白。”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評析
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