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學生,比孔子小30歲,公元前521年出生。
2:愚:舊注云:愚直之愚,指愚而耿直,不是傻的意思。
3:魯:遲鈍。
4:辟:音pì,偏,偏激,邪。
5:喭:音yàn,魯莽,粗魯,剛猛。
譯文
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評析
孔子認為,他的這些學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對他們的品質和德行必須加以糾正。這一段同樣表達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是一種折衷調和思想,調和與折衷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相對的、暫時的。孔子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的這一狀態,并概括為“中庸”,這在中國古代認識史上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