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1:束脩: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條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學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費。后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脩。
譯文
孔子說:只要自愿拿著十余干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
評析
這一章中孔子所說的這段話,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過去有人說,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學費,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學的可能,貧窮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來的,所以孔子的有教無類只停留在口頭上,在社會實踐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用這種推論否定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過于理想化和幼稚。在任何社會里,要做到完全徹底的有教無類,恐怕都有相當難度,這要歸之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另解:自行束脩以上,行:《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引申為行列、行事,沒有帶和拿的意思,所以行束脩,就是行束脩之禮,指年紀而言,東漢鄭玄就曾注解束脩為謂年十五以上。所以這句話的解釋為:只要是滿十五歲以上的人,我是沒有不教的。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