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注釋
1: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于本段始終,因此這里應當有一個斷句。
2:重:莊重、自持。
3: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為主。
5: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把如解釋為類似。后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7:過:過錯、過失。
8:憚:音dn,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評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項。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于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以上所提四條原則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過則勿憚改就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度,可以說,這一思想閃爍著真理光輝,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對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