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相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óng wù xiāng jì同惡相濟 | 同惡:共同作惡的人;濟:助。壞人互相勾結,共同作惡。 | 漢 潘勗《冊魏公九錫文》:“馬超、成宜,同惡相濟。” |
jí bìng xiāng fú疾病相扶 |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難時互相關心幫助。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
xíng yǐng xiāng fù形影相附 | 同“形影相依”。 | 明·李東陽《奉謙齋徐先生書》:“今已決策于此,又念賤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別無子弟可將事者。” |
xiāng qīn xiāng jìn相親相近 | 近:親近。形容彼此親愛和好。 | 唐·杜甫《江村》:“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
xuè mài xiāng tōng血脈相通 | 血脈:血統。指有血緣親屬關系。比喻關系極為親密。 | 唐·盧氏《逸史·治針道士》:“人血脈相通如江河,針灸在思其要津。” |
gǔ ròu xiāng lián骨肉相連 | 像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著。比喻關系密切;不可分割。 | 《北齊書 楊愔傳》:“常山玉以磚叩頭,進而言曰:‘臣與陛下骨肉相連。’” |
xiāng jīng bó yǒu相驚伯有 | 伯有: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人不可貌相 | 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
yú shuǐ xiāng tóu魚水相投 | 猶言魚水和諧。 | 明·袁鳧公《八聲甘州·代周非月賦別阿蟬》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膠相和,魚水相投。” |
shèng jīng xián xiàng圣君賢相 | 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輔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輔弼之臣,后專指宰相。 | 《荀子 富國》:“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 |
guān gài xiāng wàng冠蓋相望 | 冠蓋: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用作官員代稱;相望:互相看得見。形容政府的使節或官員往來不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四》:“魏使人求救于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 |
dào bù xiāng móu道不相謀 | 謂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語本《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
huàn nàn xiāng xù患難相恤 | 恤:體恤,周濟。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河南程氏文集》第11卷:“度鄉村遠近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難相恤,而奸偽無所容。” |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老死不相往來 | 指彼此不聯系,不交流情況。 | 先秦 李耳《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zhāo xī xiāng chǔ朝夕相處 | 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關系密切。 | 孫犁《秀露集·<從維熙小說選>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過是因為與我朝夕相處,耳聞目染的結果。” |
shēng sǐ xiāng yī生死相依 | 在生死問題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運,共存亡。 | 毛澤東《中國人民志愿軍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兩國同志要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斗到底。” |
xuè ròu xiāng lián血肉相連 | 像血和肉一樣互相聯系著。比喻關系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 宋 洪邁《夷堅丁志 雷擊王四》:“趨視之,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與血肉相連。” |
xī xī xiāng tōng息息相通 | 連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關系密切。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他這店就是華中堂的本錢,他們里里頭息息相通,豈有不曉得的道理?”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 |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三回:“俟關中平定,據險養威,看他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也不為遲呢?” |
quǎn yá xiāng cuò犬牙相錯 | 錯:錯落。比喻交界線很曲折,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也比喻情況復雜,雙方有多種因素參差交錯。 |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 |
yīn wèn xiāng jì音問相繼 | 音問:音信。書信和別人捎來的問候連續而來。 | 唐·劉禹錫《令狐仆射》詩題:“令狐仆射與予投分素深,縱山川阻峭,然音問相繼。” |
ōu shuǐ xiāng yī鷗水相依 | 依:依靠。比喻難以離開賴以生存的環境。 | 明·陳汝元《金蓮記·蜀晤》:“我老生涯鷗水相依,他舊風流鴻塞荒投。” |
zuàn xué xiāng cháng敩學相長 | 謂教與學相互促進。 |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責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五,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敩學相長也。” |
xián wěi xiāng suí銜尾相隨 | 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 | 《漢書·匈奴傳》:“如遇險阻,銜尾相隨。” |
rù gǔ xiāng sī入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 五代 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 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dà xiāng jìng tíng大相逕庭 | 謂彼此相差極遠或矛盾很大。 | 清·厲鶚《<江西詩社宗派圖錄>跋》:“嗟呼!幾何不與呂公論世尚友之旨大相逕庭也哉!” |
hū xī xiāng tōng呼吸相通 | 比喻認識一致,利害相關。 | 《清史稿 顏伯燾傳》:“閩粵互為唇齒,呼吸相通。” |
xiè hòu xiāng yù邂逅相遇 | 指無意中相遇。邂逅:沒有約會而遇見。 | 《詩經 鄭風 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
tiān rén xiāng yìng天人相應 | 指人體與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變化。 | 《靈樞·邪客》:“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
xiāng féng hèn wǎn相逢恨晚 | 見“相見恨晚”。 | 宋·吳儆《念奴嬌》詞:“相逢恨晚,人誰道,早有輕離輕折。” |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為謀 |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 《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
xiāng qiē xiāng cuō相切相磋 | 相互研討。 | 春秋·齊·管仲《管子·弟子職》:“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長其儀。” |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唐 崔峒《江山書懷》:“登高回首罷,行影自相隨。” |
máo dùn xiāng xiàng矛盾相向 | 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 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同聲相應 |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 《周易 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
guān gài xiāng zhǔ冠蓋相屬 | 冠蓋: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車蓋,代指官吏;屬:接連。形容政府的使節或官員,一路上往來不絕。也指世代仕宦,相繼不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書》:“遣使冠蓋相屬于道,護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
sǐ xiāng zhěn jiè死相枕藉 | 枕藉:縱橫相枕而臥。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 《明史·李文祥等傳贊》:“抗言極論,竄嫡接踵,而來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 |
xiāng shuài chéng fēng相帥成風 | 層層影響成為風氣。帥,同“率”。 | 宋·蘇轍《龍川別志》上卷:“諫官之勢,自此日橫,鄭公猶傾身下士以求譽,相帥成風,上以謙虛為賢,下以傲誕為高。” |
lín cì xiāng bǐ鱗次相比 | 見“鱗次櫛比”。 | 宋·沈括《夢溪筆談·神奇》:“細視之,乃群小蛤,鱗次相比,綢繆鞏固。” |
yán méi xiāng chéng鹽梅相成 | 鹽味與酸味相調和。比喻濟世的賢臣。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竊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養,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毀,固欲起而救亂;思冠冕裂,又恐因而階亂,故水火相濟,鹽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教學相長 | 教學:教和學;長:促進;增加。教和學互相促進。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水火相濟,鹽梅相成 | 烹飪賴水火而成,調味兼鹽梅而用。喻人之才性雖各異,而可以和衷共濟。 | 《舊唐書·忠義傳·王義方》:“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后庶績咸熙,風雨交泰。” |
xiá lù xiāng féng狹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 元 無名氏《爭報恩》:“不如做個計較,放了他回去,狹路相逢,安知沒有報恩之處?”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短兵相接 | 兵:武器。短兵:指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用刀、劍等一類短小武器近距離地面對面搏斗。形容敵我相近;戰斗激烈。也比喻進行針鋒相對的激烈斗爭。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歌 國殤》:“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
gǔ ròu xiāng cán骨肉相殘 | 比喻自相殘殺。 | 《晉書 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矣。” |
xiāng rú yǐ zé相濡以澤 | 濡:沾濕;澤: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在困難的處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 清·曾國藩《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噓枯養瘠,相濡以澤。” |
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于心。 | 《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
huàn nàn xiāng sǐ患難相死 | 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西漢·戴圣《禮記·儒行》:“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 |
xiāng shī jiāo bì相失交臂 | 《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機會錯過。 | 《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
zhǐ zhǒng xiāng jiē趾踵相接 | 形容人數之多。 |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師范》:“此外握風氣之權者,為書院山長,為蒙館學究,車載斗量,趾踵相接。” |
shí sù xiāng jiān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時實現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 | 漢 應劭《風俗通 兩袒》:“齊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難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兩袒,怪問其故。云:‘欲東家食,西家宿。’” |
yī mài xiāng chuán一脈相傳 | 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比喻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的繼承關系。 | 明 汪廷訥《三祝記 敘別》:“純仁今日將麥舟賑濟曼卿,這才是一脈相傳,何愁皇天不佑。” |
sǐ shāng xiāng jí死傷相藉 | 藉:以物襯墊。死亡受傷者相互枕藉而臥。形容傷亡者多。 | 《元史·世祖紀》:“以致師出連年,死傷相藉,系累相屬,皆彼宋自禍其民也。” |
zhī yè xīng chí枝葉相持 | 比喻相互扶助。 | 《漢書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漚河洛之間,分為二周圍……既于王赧,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于天下,沿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余年。” |
huàn nàn xiāng gòng患難相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只因何玉鳳、張金鳳彼此性情相照、患難相共……不同尋常姐妹。”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相貌堂堂 | 形容人的儀表端正魁梧。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 |
bá dāo xiāng zhù拔刀相助 | 拔刀幫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見義勇為。常與“路見不平”搭配使用。 | 元 無名氏《連環記》第四折:“連李肅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bó lè xiàng mǎ伯樂相馬 |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帶上多年寫下的社會科學論文和空前的決心去接受伯樂相馬的考驗了。”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兩虎相爭 | 兩只老虎相互爭斗。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 | 《戰國策 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 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于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明 徐元《八義記 張維評話》 |
nòng zhāng zǎi xiàng弄獐宰相 | 把“弄璋”寫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學無術鉆營權勢的人。 | |
zǎi xiàng dù lǐ xíng zhōu chuán宰相肚里行舟船 |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寬大,有涵養。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將軍額上跑下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這樣氣量窄,將來如何獨當一面,肩挑五岳,胸羅百川,統帥百萬大軍!” |
huò fú xiāng yī禍福相倚 | 指禍與福相因而生 | 先秦 李耳《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xū zuǒ xiāng dài虛左相待 | 虛:空著;左:古代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回:“素聞老先生品位崇高,學問醇正,敬以參謀之位,虛左相待。” |
xià yǎn xiāng kàn下眼相看 | 指瞧不起人。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談好歹,見是樵夫,下眼相看。” |
bèi wèi jiàng xiàng備位將相 | 備位:充數,徒有其位。指白占據將相要位。 | 東漢·班固《漢書·蕭望之傳》:“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 |
hèn xiāng jiàn wǎn恨相見晚 | 見“恨相知晚”。 | 宋·文天祥《與山人黎端吉序》:“與癡兒說夢,終日悶悶,使人欲索枕僵臥。明者了了,不逾頃刻能解人數百年中事,恨相見晚矣。” |
hóng dòu xiāng sī紅豆相思 | 紅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愛情。比喻男女相愛但又無法會面而引起的思念。 | 唐 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 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xiāng rěn wèi guó相忍為國 | 忍:容忍。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
qióng xíng jìn xiàng窮形盡相 | 指描寫刻畫十分細致生動;也用來形容丑態畢露。 | 晉 陸機《文賦》:“雖棄方而遁圓,期窮形而盡相。” |
yǐ mò xiāng rú以沫相濡 | 沫:唾沫;口水;濡:沾濕;潤澤。用唾沫互相濕潤。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
zì xiāng máo dùn自相矛盾 |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觸。矛:古時用來進攻的銳器;盾:古時用來防身的盾牌。 | 《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
chún chǐ xiāng yī唇齒相依 |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雙方關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與共。也作“唇齒相濟。”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xiàng jī guān biàn相機觀變 | 等待時機,觀察變化。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0回:“元帥屯兵于郝山磯,相機觀變,可以萬全。” |
yù bàng xiāng chí鷸蚌相持 |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 輕:輕視。各人以自己的長處去輕視別人的不足。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
fēi yì xiāng gān非意相干 |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無故冒犯。 | 晉 王隱《晉書 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
xiāng yìng chéng qù相映成趣 | 相映:對照;趣:興味。相互襯托著;顯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 朱自清《“子夜”》:“寫馮云卿等三人作公債而失敗,那不過點綴點綴,取其與吳趙兩巨頭相映成趣,覺得熱鬧些。” |
kǒu ěr xiāng chéng口耳相承 | 謂接受傳聞。 | 明·方孝孺《答王仲縉書》:“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口耳相承,猥有所稱引。” |
chì chéng xiāng dài赤誠相待 | 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這所剩的數千饑餓疲憊之師因感學生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和平日赤誠相待,暫時不忍離去,勉強可以一戰。” |
zhī gàn xiāng chí枝干相持 |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葉相持”。 |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暨乎戰國,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為庶人,猶枝干相持,得居虛位。” |
kuān měng xiāng jì寬猛相濟 | 指政治措施要寬和嚴互相補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
bái shǒu xiāng zhuāng白首相莊 | 指夫婦到老猶相敬愛。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勛戚 懼內》:“近年吳中申王二相公,亦于夫人白首相莊,不敢有二色。” |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傷 | 兩只兇惡的老虎爭斗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斗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
dān xiāng sī單相思 | 相思:想念。單戀,男女間僅一方愛慕另一方。 | 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點綠苔,佩環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
xiāng qù tiān yuān相去天淵 | 天淵:天與深淵。比喻二者相差太遠,差別極大。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淵;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也。” |
hù xiāng cán shā互相殘殺 | 彼此之間互相殘酷地廝殺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天下之人,互相殘殺。” |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hù xiāng tuī tuō互相推托 | 彼此之間互相推托,誰也不愿承擔責任。 |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齊之不收,反遺之以與金人用。”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有緣千里來相會 | 人與人之間只要有緣分,即使相離很遠也會相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bù chǐ xiāng shī不恥相師 | 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 |
xíng yǐng xiāng qīn形影相親 | 形:形體;影:身影。像形體和影子相互不可分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 南朝·梁·何遜《何記室集·贈族人秣陵兄弟》:“羈旅無儔匹,形影自相親。” |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míng shí xiāng chèn名實相稱 | 指名聲與實際一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2回:“妹子這個名字,叫做有名無實,那里及得堯蓂姐姐彈得幽雅,他才名實相稱哩。” |
jí rén tiān xiàng吉人天相 | 吉人:有福氣的善人;相:保佑;幫助。好人能得到天的保佑。這是一種宿命論者的觀點。 | 元 無名氏《桃花女》:“你只管依著他去做,吉人天相,到后日我同女孩兒去賀你也。”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針鋒相對 |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的意見、觀點、策略、行動等尖銳的對立。也比喻在斗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措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25卷:“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 |
xiāng kè xiāng jì相克相濟 | 互相制約而又互相促進。 | 明·瞿佑《歸田詩話·陸渾山火》:“其下則水火相克相濟之說也。” |
yán xíng xiāng guǐ言行相詭 |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 《呂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
fù bèi xiāng qīn腹背相親 | 相親:彼此親愛。比喻關系極為密切。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黃瓊傳》:“黃門協邪,群輩相黨,自冀興盛,腹背相親,朝夕圖謀,其構奸軌。” |
dào jìn xiāng shǔ道殣相屬 | 見“道殣相望”。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時遭饑歲,疾疫流行,醫療無功,道殣相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