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精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méi jīng dǎ cǎi沒精打采 |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興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興。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弄得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歸至怡紅院中。” |
wéi jīng wéi yī惟精惟一 | 精純專一。 | 《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yán jīng tán sī研精覃思 | 研:研究;精:細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 《尚書序》:“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采摭群言,以立訓傳。” |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精兵強將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
jīng cǎi xiù fā精采秀發 | 精采:精神、神采;秀發:煥發。形容人的精神煥發。 | 《晉書·慕容超載記》:“精采秀發,容止可觀。” |
lì jīng tú zhì歷精圖治 | 振奮精神,力圖治理好國家。 | 《宋史·神宗紀贊》:“歷精圖治,將大有為。” |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兵在精而不在多 | 兵士在于精壯而不在乎眾多。也比喻要求質量而不能只講數量。 | 《五代史平話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
mǎ pì jīng馬屁精 | 阿諛奉迎的人,拍馬者。 | 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30回:“楊用成生性愚憨,又是個馬屁精,除了自家上司,任誰都不認。” |
qǔ jīng yòng hóng取精用弘 | 精:精華;用:享受,占有;弘:大。從豐富的材料里提取精華。 | 《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jīng pí lì jié精疲力竭 | 竭:盡。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凈盡。形容極度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 宋 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
duǎn xiǎo jīng hàn短小精悍 | 精悍:精明勇猛。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比喻文章等精煉簡短而有力。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 |
jīng gēng xì zuò精耕細作 | 精心細致地耕作。指莊稼的耕種經營十分認真細致。 | 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靠精耕細作吃飯,人多一點,還是有飯吃。” |
jīng diāo xì kè精雕細刻 | 精心細致地雕刻。也比喻對文藝創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細。 | 《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
jīng hàn duǎn xiǎo精悍短小 | 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畢再遇》:“淳熙間,以勇名于軍,精悍短小,蓋驍將也。” |
yǎng jīng xù ruì養精蓄銳 | 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積蓄力量。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4回:“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
yán jīng dān sī研精殫思 | 同“研精竭慮”。 | 明·宋濂《〈葬書新注〉序》:“金華鄭君彥淵,其尊吳氏不下于則章,晝夜研精殫思,正其句讀,觀其會通,探其旨趣。” |
jīng yì rù shén精義入神 | 精研事物的微義,達到神妙的境地。 | 《周易·系辭下》:“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
lì jīng qiú zhì厲精求治 |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 《新唐書·魏知古等傳贊》:“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悼。” |
jiǎn jīng tī féi揀精剔肥 | 揀:挑選;精:瘦肉;肥:肥肉。指刻意選擇,多方挑剔。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都氏只是揀精剔肥,東推西阻,媒婆說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
yǎng jīng xù ruì養精畜銳 | 養:休養;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銳氣。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養精畜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
yè jīng yú qín業精于勤 | 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是由于勤奮。 | 唐 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
yán jīng dān lì研精殫力 | 同“研精竭慮”。 | 清·王韜《〈蘅花館詩錄〉自序》:“歷觀古人作,亦有不盡佳,要其研精殫力,積數年十年而后成,自有一家面目在,夫豈徒以絺章飾句為事哉?” |
lì jīng tú zhì厲精圖治 | 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 宋·邵博《聞見后錄》第23卷:“熙寧中,王介甫初參大政,神考方厲精圖治。” |
yán jīng kǔ sī研精苦思 | 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 宋 王令《答劉公著微之書》:“研精苦思,捫隙發罅,以窺求門戶。” |
jīng míng néng gàn精明能干 |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 《新唐書 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后,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
jīng míng qiáng gàn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審案的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賊款來。” |
wú jīng dā cǎi無精嗒彩 | 見“無精打彩”。 | 老舍《駱駝祥子》:“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嗒彩地低垂著。” |
jīng jìn bù xiū精進不休 | 精進:專心努力上進;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進步。 | 《追求》:“刻苦,沉著,精進不休。” |
jīng chéng suǒ zhì精誠所至 | 人的真誠的意志所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后重諧。” |
jīng dǎ xì suàn精打細算 | 精:精心;打:計劃;規劃;細:細密。精心地計劃;詳細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費。 | 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教給他們記帳,看看錢都花在哪里,教給他們精打細算。” |
jīng pí lì juàn精疲力倦 | 倦:疲倦,勞累。猶言精疲力盡。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湍制臺被他鬧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氣不好,不免恨罵兩聲;一回又想到他倆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淚。” |
yán jīng zhì sī研精致思 | 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 《后漢書·翟酺傳》:“愿陛下親自勞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歡,罷宴私之好。” |
jīng zhōng bào guó精忠報國 |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 《北史 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
shú dú jīng sī熟讀精思 | 熟:經久而深入;精:專一,深入。反復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 《宋史·徐中行傳》:“得瑗所授經,熟讀精思,功苦食淡。” |
dān jīng jí lǜ殫精極慮 | 猶殫思極慮。 | 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訓誥典謨,圣人豈殫精極慮作意而為之者哉。” |
jù jīng huì shén聚精會神 |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 漢 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
yán jīng bì zhì研精畢智 | 猶研精竭慮。 | 明·唐順之《〈右編〉序》:“經國之士,研精畢智,所以因勢而曲為之慮者,雖不可為典要,而亦未嘗無典要也。” |
yán jīng jiū wēi研精究微 | 研究事理深奧微妙之處。 | 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余謂研精究微之學,乃宇宙間公共之理,不必辨其孰為傳習。” |
qù wú cún jīng去蕪存精 | 蕪:蕪雜。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華。 | 《人民日報》:“上海京劇院將這樣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戲,經過去蕪存精加以重新編排,使其重放麟派藝術的光彩。” |
qǔ jīng yòng hóng取精用宏 | 精:精華。用:采用;享用。宏:通弘;大。從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tǐ dà sī jīng體大思精 | 體:體制,規模;思:思慮;精:精密。指著作規模宏大,思慮精密。 | 南朝 宋 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
jīng pí lì jìn精疲力盡 | 精神疲憊,力氣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我已筋疲力盡,不能行動。” |
bó ér bù jīng博而不精 | 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
wú jīng dǎ cǎi無精打彩 | 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言畢,只是長吁短嘆無精打彩的,不象往日高興。” |
jīng shén huàn sàn精神渙散 | 精神:神志,心神;渙散:分散,散漫。形容精神分散不集中。 | 漢·焦延壽《易林》第14卷:“精神渙散,離其躬身。” |
jīng miào jué lún精妙絕倫 | 絕倫:沒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無與倫比。形容極為精妙。 | 宋 周密《武林舊事 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
kū jīng ǒu xuè刳精嘔血 | 見“刳精鉥心”。 | |
jīng chéng guàn rì精誠貫日 | 精:精神,精力;精誠:至誠;貫:用繩子穿起來,引申為貫通。形容極端忠誠。 | 元·白樸《沁園春·十二月十四日為平章呂公壽》:“把金湯固守,精誠貫日,衣冠不改,意氣橫秋。”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精誠團結 | 精誠:真誠。真心誠意;團結一致。 | 《茅盾選集 雜感二題之二》:“唯有盟國的精誠團結,才能贏得和平。” |
kū jīng jiū xīn刳精鉥心 | 極言用心勞苦。 | |
jīng shén mǎn fù精神滿腹 | 形容富有才智,滿腹經綸。 | 《晉書 溫嶠傳》:“深結錢鳳,為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 |
lì jīng wéi zhì厲精為治 |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 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 |
jīng ruì zhī shī精銳之師 | 精銳:指軍隊裝備優良,戰斗力強;師:軍隊。指戰斗能力很強的部隊。 | 《后漢書·銚期傳》:“明公據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 戰國·宋·莊周《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
jīng shén huàn fā精神煥發 | 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緒飽滿。 | 宋 周密《癸辛雜識后集 太學文變》:“江東李謹思、熊瑞諸人,倡為變體,奇詭浮艷,精神煥發,多用《莊》《列》之語,時人謂之換字文章。” |
jīng shén dǒu sǒu精神抖擻 | 抖擻:振奮的樣子。精神振作。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
jīng lì chōng pèi精力充沛 | 體力強盛,精神充足。 | 李曉明《平原槍聲》:“他精力充沛,兩眼閃光。” |
lì jīng gēng shǐ勵精更始 | 振作精神,從事革新。 | 《漢書·宣帝紀》:“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厲精更始。” |
qù cū qǔ jīng去粗取精 | 除去雜質,留取精華。 | 毛澤東《實踐論》:“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
jīng bīng yǒng jiàng精兵勇將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現受汝寧郡都統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將。” |
méi jīng méi cǎi沒精沒彩 | 猶沒精打彩。 | 葉圣陶《潘先生在難中》:“他心頭突然一沉……沒精沒彩地踱到學校里。” |
jiǎn jīng jiǎn féi揀精揀肥 | 指刻意選擇,多方挑剔。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像娘這樣費心,還不討他說個是,只要揀精揀肥,我也犯不著要效他這個勞。” |
wú jīng dǎ cǎi無精打采 | 打:打消;采:興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小紅待要過去,又不敢過去,只得悄悄向瀟湘館,取了噴壺而回;無精打采,自向房內躺著。” |
jīng jīn měi yù精金美玉 | 比喻純潔完美的人或事物。 | 宋 蘇軾《答黃魯直書》之一:“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稱揚為?” |
jīng jìn yǒng měng精進勇猛 |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愿無倦。” |
jù jīng níng shén聚精凝神 | 聚:集合,會集。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 冰心《寄小讀者》:“憶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過禮物攢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層層打開包裹的光景。” |
jiǎn jīng zé féi揀精擇肥 | 揀:挑選。精:瘦肉。肥:肥肉。比喻過分挑剔。 | 清·李漁《風箏誤·糊鷂》:“又不要他花錢費鈔,他偏會得揀精擇肥。” |
qián jīng jī sī潛精積思 | 見“潛精研思”。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 精誠:至誠,真心誠意;加:施及;虧:毀壞。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屬和石頭毀壞。 | 漢·王充《論衡·感虛》:“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
jīng shén huǎng hū精神恍惚 |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樣子。 | 北齊 魏收《魏書 爾朱榮傳》:“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
chéng jīng zuò guài成精作怪 | 精:精靈;怪:妖怪。變成精靈妖怪危害人間。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陰靈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
zhuān jīng tán sī專精覃思 | 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 《三輔黃圖·閣》:“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北齊書·馮偉傳》:“后還鄉里,閉門不出將三十年,不問生產,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
dān jīng jié sī殫精竭思 | 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清·劉開《與阮蕓臺宮保論文書》:“有志于文章者,將殫精竭思于此乎?” |
qǔ qí jīng huá,qù qí zāo p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糟粕:酒糟,比喻無用的東西。把有用的東西留下,把無用的東西丟掉。 | 馬南邨《不要秘訣的秘訣》:“我們現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 |
táo lǐ jīng shén桃李精神 | 形容妖艷嬌媚的神態。 | 五代·和凝《和滿子》詞:“正是破瓜年口,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 |
pí jīng jié lì疲精竭力 | 疲:疲倦;竭:盡。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非常疲勞。 | 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終至漏晦。” |
dān jīng bì sī殫精畢思 | 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 《清史稿·寧完我傳》:“臣敢不殫精畢思,用效駑鈍。” |
ǎi xiǎo jīng hàn矮小精悍 | 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 | 曾樸《孽海花》第33回:“一個最勇敢的叫徐驤,生得矮小精悍,膂力過人。” |
mù luàn jīng mí目亂精迷 | 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復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樂寺》:“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精迷。”精,一本作“睛”。 |
qián jīng yán sī潛精研思 | 謂專心鉆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 |
jīng qiáng lì zhuàng精強力壯 | 精力充沛。 | |
jīng jīn bǎi liàn精金百煉 | 比喻德才修養鍛煉十分到家。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精金成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 |
jīn jīng yù yè金精玉液 | 舊指一種仙藥。也指珍貴的飲料。 | 《漢武帝外傳》:“太上之藥,有風實云子,金精玉液。” |
dǒu sǒu jīng shén抖擻精神 | 振作起精神。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
xù jīng yǎng ruì蓄精養銳 | 猶養精蓄銳。 | 清昭槤《嘯亭雜錄 緬甸歸誠本末》:“正值煙瘴熾發,欽奉諭旨,軫念士卒,仡令停兵,蓄精養銳。” |
xí wú bù jīng習無不精 | 習:學習;精:精通。學習沒有不精通的。 |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 |
lì jīng gēng shǐ厲精更始 | 厲:振作,奮勉;更始:除舊布新。振奮精神,進行革新。 | 《漢書 宣帝紀》:“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厲精更始。” |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精誠:至誠,真心誠意;加:施及。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屬和石頭毀壞。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bīng jīng liáng zú兵精糧足 | 兵:兵士。指兵士精銳,糧草充足。形容軍隊十分強盛。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 |
méi jīng dǎ cǎi沒精打彩 | 形容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王夫人見寶玉沒精打彩,也只當是金釧兒昨日之事,他好沒意思的。” |
jīng jīn liáng yù精金良玉 | 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 宋·程頤《程明道先生行狀》:“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 |
lì jīng tú zhì勵精圖治 | 勵:原作厲;振作;振奮;精:精神;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 《宋史 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
lì jīng wéi zhì歷精為治 | 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 |
jīng xì rù wēi精細入微 | 考慮問題十分仔細,注意到很小的細節 | |
jīng guàn bái rì精貫白日 | 形容極端忠誠。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武帝紀》:“君執大節,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 |
jīng wèi tián hǎi精衛填海 |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小鳥名。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后用來比喻不畏困難;意志堅決。 | 晉 陶淵明《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
lì jīng gèng shǐ歷精更始 | 振奮精神,從事革新。 | |
zé yān bù jīng擇焉不精 | 擇:選擇;精:精粹。從中有所選擇卻不夠精當。 | 唐·韓愈《原道》:“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
yán jīng gōu shēn研精鉤深 | 鉤深:探取深沉的東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奧的學問。 | 唐·白居易《禮部試策·第三道》:“雖言微旨遠,而學者茍能研精鉤深,優柔而求之,則壼奧指趣,將焉廋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