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無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wú shēng wú xiù無聲無臭 | 臭:氣味。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 《詩經(jīng) 大雅 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卑之無甚高論 | 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么過高難行的意見。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釋之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 |
píng dàn wú qí平淡無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沒有什么顯著的、出色的地方。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也平淡無奇。” |
jué shì wú shuāng絕世無雙 | 絕世:冠絕當代;無雙:獨一無二。姿才超眾,天下無與倫比。 |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一:“我看此女妖嬈艷冶,絕世無雙。” |
nìng dāng yǒu rì chóu wú rì,mò dài wú shí sī yǒu shí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 寧:寧愿;籌:計劃。當有錢時要考慮貧窮時,不能到了沒錢時還在回想有錢時候。指應厲行節(jié)約,注意儲備,不能浪費。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人肚內(nèi)有了這兩句話,便不怕了。” |
jīng huāng wú cuò驚慌無措 | 同“驚惶失措”。 | 明·郭勛《英烈傳》第29回:“更深夜靜,不提防漢兵直抵磯下,鼓噪而前,驚慌無措。” |
zhàn wú bù shèng戰(zhàn)無不勝 |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zhàn)必勝;戰(zhàn)斗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二》:“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
chū mò wú cháng出沒無常 | 出:出現(xiàn);沒:隱沒;無常:沒有常規(guī)。忽而出現(xiàn);忽而隱藏;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令人無法捉摸。也作“出沒不定”。 |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論廣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沒無常,尤為瀕海州縣之患。” |
yī wú suǒ chéng一無所成 | 一點沒有成就。 | 清 黃遵楷《<人境廬詩草>跋》:“讀先兄病篤之書,謂平生懷抱,一無所成,惟近古體詩能自立耳。” |
héng wú jì dàn橫無忌憚 | 任意妄為,無所顧忌。 | 郭沫若《羽書集·告國際友人書》:“這種狂暴的行為,就是未開化的蠻人都是不能做出的,而日本軍部橫無忌憚地,在二十世紀開明的今日,不惜一演再演地引以為快意了。” |
wú yì ér fēi無翼而飛 | 翼:翅膀。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傳播開來。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 |
biàn cái wú hé辯才無閡 | 佛教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 《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顯證一乘,宣揚三慧,辯才無閡,游戲神通。”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云居膺禪師法嗣》:“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如何?’師曰:‘莫飄露么。’” |
kě yǒu kě wú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guān)緊要或不很重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
xīn wú guài ài心無掛礙 | 掛礙:牽掛。原為佛教用語,指內(nèi)心沒有任何牽掛。 | 唐 玄奘《般若波羅多心經(jīng)》:“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這離顛倒夢想。” |
wú kě nài hé無可奈何 | 奈何:如何;怎么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
yì wú jì dàn益無忌憚 | 益:更加;忌憚:顧忌。更加沒有顧忌。 | 宋·朱熹《壬午應詔封事》:“適所以使之窺見我之底蘊,知我之無謀,而益無忌憚耳。” |
dì wú yí lì地無遺利 | 遺:遺留,遺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資源充分得到利用。 | 清·馮桂芬《校攽廬抗議》:“人無棄材,地無遺利,君民不隔,名實必副。” |
chāng yán wú jì昌言無忌 | 昌言:原指善言,引伸為直言。敢于直言,無所顧忌。 | 清 汪琬《答李舉人論以史證經(jīng)書》:“昌言無忌,希賜裁答。 |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wú xíng zhī zhōng無形之中 | 不知不覺的情況下。 | |
wú jiā kě guī無家可歸 | 歸:返回。沒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離失所的人。 | 唐 陸贄《平朱泚后車駕還京大赦制》:“如無家可歸者,量給田宅,使得存濟。” |
sǐ bìng wú liáng yī死病無良醫(yī) | 死病:不治之癥。比喻無法挽救。 | 《孔叢子·執(zhí)節(jié)》:“以無異政,所以自退也。日死病無良醫(yī)。” |
yǒu xīn wú lì有心無力 | 有愿望和打算,但沒有力量付諸實現(xiàn)。 | 南朝·梁·惠皎《高僧傳·義解·竺法曠》:“貧道必當盡誠上答,正恐有心無力耳。” |
wú biān wú yá無邊無涯 | 形容范圍極為廣闊。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三章:“是收工回家的時候了,婦女們的無邊無涯的‘閑條’這會兒自然收了場。” |
wú suǒ wèi jù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魏書 董紹傳》:“此是紹之壯辭,云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
yǎo wú yīn hào杳無音耗 | 猶言杳無音信。 | 宋·無名氏《異聞總錄》第一卷:“汝投于海,杳無音耗……何得在此?” |
xià lín wú dì下臨無地 |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
yóu jì wú guī游騎無歸 | 游騎:離隊的騎兵。離隊的騎兵,無處可歸。比喻離了根本,得不到歸宿。 | 明 王畿《答吳悟齋書》:“文公分致知格物為先知,誠意正心為后行,故有游騎無歸之慮。” |
zuò wú xū xí座無虛席 | 虛: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 《晉書 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
jí shòu wú jiāng極壽無疆 | 謂永存。 |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zhì)文》:“聲名魂魄施于虛,極壽無疆。” |
wú sī wú wèi無私無畏 | 因為不自私而無所畏懼。 | |
wú kuì qīn yǐng無愧衾影 | 表示沒有做虧心事。 | 《宋史·蔡元定傳》:“刎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父子無隔宿之仇 | 宿:夜。父子間沒有隔夜解不開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你傷害我?guī)煾福以趺床粊砭人俊?/td>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無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爺沒有長著眼睛,不能公正對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歸故居》:“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 |
miàn wú rén sè面無人色 | 臉色沒有一點血色。形容恐懼到極點或非常虛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
gū lì wú yuán孤立無援 | 孤立:沒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單獨行事;沒有援助。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焉耆以中國大喪,遂功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數(shù)發(fā)兵攻疏勒。” |
kè huà wú yán,táng tū xī shī刻畫無鹽,唐突西施 | 刻畫:描繪;無鹽: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較,冒犯與貶低了美的。 | 《晉書·周顗傳》:“庚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 |
jǐn xíng wú shàn zōng緊行無善蹤 | 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無缺。 | |
sì wú jì dàn肆無忌憚 | 肆:放肆;任意而行;忌憚:懼怕;畏懼。任意妄為;一點顧忌、畏懼也沒有。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宋 朱熹注:“小人不知有此,則肆欲妄行,而無所忌憚矣。” |
jiāo qià wú xián交洽無嫌 | 洽:協(xié)商;嫌:猜疑。指雙方密切協(xié)作,相互信任。 | 唐·韓愈《順宗實錄》第一卷:“于父子之間慈孝,交洽無嫌。” |
shì qí wú jí噬臍無及 | 亦作“噬臍莫及”。自咬腹臍夠不著。比喻后悔不及。 | 唐·高彥休《唐闕史·盧相國指揮鎮(zhèn)州事》:“一失其機,噬臍無及。” |
shòu yuán wú liàng壽元無量 | 壽元:壽命;無量:沒有限度。祝人長壽的頌辭。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
wú jì yú shì無濟于事 | 濟:有益。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比喻不解決問題。 | 清 錢采《說岳全傳》:“我豈不知賊兵眾盛?就帶你們同去,亦無濟于事。” |
lì xián wú fāng立賢無方 | 立:植,豎。指推舉賢人不拘一格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湯執(zhí)中立賢無方。” |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巧媳婦沒有米也做不出飯來。比喻沒有必要的條件;什么也干不出來。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三卷:“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乎?’” |
wú chǐ zhī yóu無恥之尤 | 尤:特別突出的。無恥之中最無恥的。 | 清 王士禛《分甘余話》:“二子可謂失其本心,無恥之尤者也。”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yǎo wú zōng jì杳無蹤跡 | 見“杳無蹤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
tān huì wú yì貪賄無藝 | 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 《國語 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
yí huàn wú qióng遺患無窮 | 窮:盡。留下無窮的禍患。形容后果極壞,影響嚴重。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萬一堵截不住,豈非功虧一簣,遺患無窮?” |
wú chǐ zhī tú無恥之徒 | 不知恥辱或不要臉的人。 | |
xū huàn wú shí虛幻無實 | 虛幻:虛假。虛假不真實。 | 宋·蘇軾《書金光明經(jīng)后》:“觀諸世間,雖其可愛,而虛幻無實,終非我有。” |
wú jū wú shù無拘無束 | 拘:限制;束:約束。沒有任何約束。形容自由自在。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4回:“出家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
yī wàng wú biān一望無邊 | 見“一望無際”。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陽湖旁邊的一座大山上,太陽剛剛出來,把一望無邊的湖水照得金光閃閃。” |
wú suǒ bù tōng無所不通 | 通:知道。沒有什么不知道的。 | 《孝經(jīng) 感應》:“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
wàn wú yī shī萬無一失 |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 漢 枚乘《七發(fā)》:“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yǒu yǎn wú tóng有眼無瞳 | 同“有眼無珠”。 |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都只因氣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誰知你有眼無瞳。” |
bǐng zhèng wú sī秉正無私 | 主持正義,沒有私念。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二回:“聞得包公秉正無私,不畏權(quán)勢。” |
xián jū wú liáo閑居無聊 | 閑居:獨居。單獨生活,無所事事。形容寂寞孤單。 | 清·孔尚任《桃花扇·偵戲》:“昨聞侯生閑居無聊,欲尋一秦淮佳麗,小弟已替他物色一人,名喚香君。” |
zhuī huǐ wú jí追悔無及 | 悔恨過去的往事,卻已經(jīng)難以挽回了。 | 漢·晁錯《上書言兵事》:“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 |
zhū qiú wú yǐ誅求無已 | 勒索榨取;沒有止境。(誅求:苛求;勒索;已:停止)。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誅求無已,天下空虛,群臣畏恐,莫敢盡忠。” |
wàn shì wú jiāng萬世無疆 | 形容年代久遠。 | 《書 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
wú fú zhī sàng無服之喪 | 謂有悲惻之心而無服喪之舉。 | 西漢·戴圣《禮記·孔子閑居》:“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 |
lín nàn bù shè臨難無懾 | 懾:恐懼。面對危難,卻無所恐懼。 | 唐·張說《齊黃門侍郎盧公神道碑》:“公處屯安貞,賦詩頹飲,視得失蔑如也,臨難無懾。” |
mù wú sān chǐ目無三尺 |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 清·王士禎《居易錄續(xù)談》:“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余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
bīng wú cháng xíng兵無常形 | 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指辦事要因時、因地制宜,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法去解決。 | 《孫子 計》“兵者,詭道也”三國 魏 曹操注:“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
wú jiù wú yù無咎無譽 | 咎:過失;譽:稱揚、贊美。既沒有錯誤,也沒有功績。比喻工作表現(xiàn)一般。 | 東漢 班固《漢書 趙敬肅王劉彭祖?zhèn)鳌罚骸皢栁涫己畈唬骸疅o咎無譽。’上曰:‘如是可矣。’” |
tǐ wú wán pí體無完皮 | 同“體無完膚”。 | 晉·郭訟《魏晉世語》:“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
dà ér wú dàng大而無當 | 當:底、邊際。原指說話夸大沒有邊際。后用來表示雖然大;但不適用。 | 莊周《莊子 逍遙游》:“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
yǎo wú yīn xìn杳無音信 |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斷絕;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 | 宋 黃孝邁《詠水仙》詞:“警鴻去后,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
guì jiàn wú èr貴賤無二 | 對高貴和卑賤的人態(tài)度一樣。 | 周·呂尚《金匱》:“敬遇賓客,貴賤無二。” |
jué wú jǐn yǒu絕無僅有 | 絕:絕對;僅:只。只有這一個;此外不會再有。形容極其少有。 | 宋 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
yǒu hài wú yì有害無益 | 有壞處沒有好處。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那是有害無益的。” |
wú néng wéi lì無能為力 |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
huāng yín wú chǐ荒淫無恥 | 荒淫:貪酒好色。生活糜爛;不知羞恥。 | 徐遲《狂歡之夜》:“在這座最莊嚴的城中,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丑態(tài)百出的,傷天害理的,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 |
zuò wú chē gōng坐無車公 | 坐:通“座”,坐席;車公:晉人車胤。比喻宴會時沒有嘉賓。 | 《晉書·車胤傳》:“又善于賞會,當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 |
fēn shēn wú shù分身無術(shù) | 分身:分出精力照顧其他方面。沒有一身同時兼顧幾個方面的法術(shù)。 | 陸天明《省委書記》:“黃群在另一間屋里陪小揚在燈下做功課,同時又惦記著那邊的馬揚,分身無術(shù),心神不定。” |
xǐ nù wú cháng喜怒無常 | 常:一定;無常:變化不定。一會兒高興 ;一會兒發(fā)怒;變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不透。 |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
yán ér wú xìn言而無信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shù);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qīng báo wú zhī輕薄無知 | 謂輕佻浮薄,沒有知識。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70卷:“即輕薄無知泛濫之徒,豈可見天地之心乎?” |
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有過之無不及 |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
yī wàng wú yá一望無涯 | 涯:邊際。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 清·庾嶺勞人《蜃樓志》第11回:“二人上了山頭,千峰錯落,一望無涯。” |
piāo bó wú dìng漂泊無定 | 泊:停留。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 宋 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
wú rén zhī jìng無人之境 | 境:地方。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 宋 楊萬里《國勢中》:“不茸一壘,不置一卒,使寇之去來,如入無人之境。” |
wú guān jǐn yào無關(guān)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guān)緊要;我們后學,卻是不可少的。” |
mò mò wú wén沒沒無聞 | 無聲無息,沒人知道。指沒有什么名聲。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3回:“你我要是見的到此,雖不能和大帥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沒沒無聞了。” |
wú suǒ jì dàn無所忌憚 | 憚:怕。毫無顧忌,任意妄為。 | 《南史·齊本紀下》:“自江祏、始安王遙光等誅后,無所忌憚,日夜于后堂戲馬,鼓噪為樂。” |
wú xiá kě jī無瑕可擊 | 瑕:比喻事物的缺點。完美無缺,無可指責。 | 郭沫若《歷史·史劇、現(xiàn)實》:“關(guān)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習慣,時代的風俗、制度、精神,總要盡可能的收集材料,務求其無瑕可擊。” |
quán wú rén xìng全無人性 | 指絲毫沒有人性。 | |
jǔ mù wú qīn舉目無親 |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沒有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 唐 薛調(diào)《劉無雙傳》:“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 |
wú bǔ yú shì無補于世 | 世:時代。對時勢沒有什么幫助。 | 宋·蘇舜欽《上杜侍郎啟》:“至于諧言短韻,無補于世,不當于齒牙間,使人傳言。” |
tiān yī wú fèng天衣無縫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 五代 前蜀 牛嶠《靈怪錄 郭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
wú gōng ér fǎn無功而返 | 指沒有任何成效而回來。 | 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攸縣、安仁均須越過茶陵,派人去過,無功而返。”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 語出《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jīng huáng wú cuò驚惶無措 | 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幺辦才好。 | 《北齊書 元暉業(yè)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yè)神色自若。” |
jiàn lǎo wú máng,rén lǎo wú gāng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 芒:鋒芒;剛:堅強。劍用久了,鋒芒都磨光了,人老了就沒有剛強之氣。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2回:“桓公雖然是個英主,卻不道:‘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
zuò shù wú yán坐樹無言 | 見“坐樹不言”。 | 《后漢書·馮異傳》:“異為人謙退不伐……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sì yán wú jì肆言無忌 | 肆:放肆。毫無顧忌地胡說。 | 《明史·吳一鵬傳》:“乃謂臣等留一皇字以戰(zhàn)陛下,又謂‘百皇字不足當父子之名’,何肆言無忌至此。” |
yǎo wú huáng hè杳無黃鶴 | 杳:遠得看不到蹤影;無聲無息。好像仙人乘的黃鶴一樣;一去就無影無蹤。 | 唐·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