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無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uò shù wú yán坐樹無言 | 見“坐樹不言”。 | 《后漢書·馮異傳》:“異為人謙退不伐……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mào qiān yǒu wú懋遷有無 | 懋:通“貿”,貿易。買賣貨物,互通有無。 | 《尚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
wú hé yǒu zhī xiāng無何有之鄉 | 無何有:即無有。原指什么都沒有的地方,后指虛幻的境界。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
yīn xìn yǎo wú音信杳無 | 沒有一點消息。 |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
wàn shì wú jiāng萬世無疆 | 形容年代久遠。 | 《書 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ò無源之水,無本之末 | 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 |
tiān xià wú bù sàn yán xí天下無不散筵席 | 天下沒有不解散的聚會。指團聚是相對的,終究要分離的。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 |
xué wú zhǐ jìng學無止境 | 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 | 清·劉開《問說》:“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 |
biàn huàn wú cháng變幻無常 | 變幻:不規則的變化;常:常規。事物經常變化;沒有一定規律。又作“變化無常”。 | 明 蔡羽《遼陽海神傳》:“氣候悉如江南二三月,琪花寶樹,仙音法曲,變幻無常,耳目應接不暇。” |
nián shào wú zhī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士老成諳練。” |
zuò wú chē gōng坐無車公 | 坐:通“座”,坐席;車公:晉人車胤。比喻宴會時沒有嘉賓。 | 《晉書·車胤傳》:“又善于賞會,當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 |
rěn wú kě rěn忍無可忍 | 忍:忍受;忍耐;無:無法。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孫禮傳》:“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méi shì wú chēng沒世無稱 | 死后名聲不能為人所頌揚。指死后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亦作“沒世無聞”。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白駒過隙,沒世無稱,可為寒心刻骨也。” |
jì ruò wú rén寂若無人 | 寂:寂靜。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箋本·德行下》:“傅茂遠泊然靜處,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經其戶,輒嘆曰:‘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得非名賢。’”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飽:吃足;終日:整天。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事也不干。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卻是最惡劣的。” |
wú qí nài hé無其奈何 | 猶言無可奈何。 | 《宣和遺事》前集:“朝廷無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 |
yā què wú shēng鴉雀無聲 | 連烏鴉和麻雀的叫聲都沒有。形容自然環境很靜或形容人們默不作聲;一聲不響。鴉:烏鴉;雀:麻雀。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
wú zōng wú yǐng無蹤無影 | 同“無影無蹤”。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說畢,一陣香風,無蹤無影去了。”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無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爺沒有長著眼睛,不能公正對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歸故居》:“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 |
wú kě huì yán無可諱言 | 諱言:不敢說或不愿說。沒有什么不可以直說的。指可以坦率地說。 | 瞿秋白《餓鄉紀程》:“一步一步前進的現象卻不能否認,而思想紊亂搖蕩不定,也無可諱言。” |
tiān yī wú fèng天衣無縫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 五代 前蜀 牛嶠《靈怪錄 郭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
jǔ wú yí cè舉無遺策 | 舉:提出;策:計謀、辦法。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 | 《淮南子·主術訓》:“萬舉而無遺策矣。” |
wú suǒ bù zhì無所不至 | 至:到。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壞事都做絕了。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
yǒu tóu wú wěi有頭無尾 | 只有開頭;沒有結尾。指說話做事不完整。 | 宋 朱熹《朱子語類》:“若是有頭無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
lì dà wú bǐ力大無比 | 形容力量巨大。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7回:“這兄弟兩個各使一根鐵棍,力大無比。” |
yú wèi wú qióng余味無窮 | 形容美妙的詩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五章:“須是如我方才的樣子,輕吸慢噓,不惟安然無恙,且覺余味無窮哩!” |
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英雄無用武之地 | 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會施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
sǎo dì wú yú掃地無余 | 同“掃地俱盡”。 | 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笨秀才文》:“百王之敝,齊李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余。” |
zǒu shēn wú lù走身無路 | 無路可走。比喻身陷絕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無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見你了。’” |
jù ào wú lǐ倨傲無禮 | 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對人沒有禮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且說唐玄宗因內監馮神威奏言安祿山不迎接詔書,倨傲無禮,心中甚怒。” |
wú jìng ér lái無脛而來 | 見“無脛而至”。 |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珠雄于此,玉峙于彼,無脛而來,以寵愛人寰之中。” |
jǔ shì wú dí舉世無敵 | 全世界沒有能勝過的。 | 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他們認為是‘異常強大’的,‘舉世無敵’的。” |
shuǐ huǒ wú qíng水火無情 | 指水災和火災兇猛可怕。 |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鳴,正是外合里應,教智伯才知水火無情。” |
shuǐ huǒ wú jiāo水火無交 | 沒有財物牽涉。形容為官清正廉潔。 | 《隋書 循吏傳 趙軌》:“別駕在官,水火不與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壺酒相送。” |
wú míng huǒ qǐ無明火起 | 無明火:怒火。形容發怒。 | 明·陶宗儀《輟耕錄》第15卷:“與君一把無明火,燒盡千愁萬恨心。” |
wú lì zú zhī dì無立足之地 | 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其貧困。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賈政聽說,忙叩頭說道:‘母親如此說,兒子無立足之地了。’” |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 日:太陽;土:國土。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西漢·戴圣《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wú guān tòng yǎng無關痛癢 | 痛癢:比喻切身相關的事。指與自身利害沒有關系。 | 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任憑這些民賊把他的祖傳世產怎樣割、怎樣賣、怎樣送,都當作無關痛癢的么?” |
bù fān wú yàng布帆無恙 | 比喻旅途平安。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
ruǎn ruò wú néng軟弱無能 | 指衰弱無能為力。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23回:“你自己叫人家給打了,還在這里說,真是軟弱無能之輩。” |
zhí pǔ wú huá直樸無華 | 華:文采。質樸而沒有文采。 | 羅悴懸《文學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詞尚整飾,《書》垂《典》《誥》,尤多葉韻,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樸無華,遂稱復古也。” |
wú fú zhī sàng無服之喪 | 謂有悲惻之心而無服喪之舉。 | 西漢·戴圣《禮記·孔子閑居》:“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 |
zuò wú xū xí坐無虛席 | 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 《太平廣記·龍三·釋玄照》:“他常常愿意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于他人。在山中開講之后,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 |
qiáng jiàng zhī xià wú ruò bīng強將之下無弱兵 | 弱:軟弱。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好的部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強將之下無弱兵。恁樣的姐姐須得恁樣的梅香姐,方為廝稱。” |
wú yǔ wéi bǐ無與為比 | 猶無與倫比,無可比擬。 | 晉·袁宏《后漢紀·明帝紀》:“榮寵之盛,無與為比。” |
wú jiān kě chéng無間可乘 | 猶無隙可乘。 | 明·劉基《春秋明經·蔡侯鄭伯會于鄧公及我盟于唐公至自唐》:“向使中國無間可乘,吾又知其未至此也。” |
le rán wú wén了然無聞 | 了然;完全。完全沒有聽見。 | |
chū yán wú jì出言無忌 | 出言:說話;忌:忌憚。說話沒有忌諱。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郁不平。” |
wú dì zì cuò無地自厝 | 猶無地自容。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夙宵戰怖,無地自厝。” |
zhōng zhèng wú sī中正無私 | 中正:正直。端莊正直,不存私心。 | 春秋·齊·管仲《管子·五輔》:“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 |
qiū háo wú fàn秋毫無犯 | 秋毫:動物秋后新換的絨毛。比喻十分纖細之物。形容軍紀嚴明;對百姓無絲毫侵犯;也形容為人清正廉潔。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
zì fá wú gōng自伐無功 | 自伐:自我夸耀;功:功勛。喜歡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勛。 |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經》第24章:“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
gāo zhěn wú yú高枕無虞 | 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憂。 | 唐·陸贄《請減京東水運收腳價于訟邊州鎮儲蓄軍糧事宜狀》:“然后可以捍寇讎,護氓庶,蕃畜牧,辟田疇,天子惟務擇人而任之,則高枕無虞矣。” |
yǒu zhí wú quán有職無權 | 光有職位而沒有實權。 | 李曉明《平原槍聲》:“給他安了個大隊副官的名義,有職無權。” |
wú dì zì chǔ無地自處 | 猶無地自容。 | 《宋書·劉堪傳》:“合門慚懼,無地自處。” |
wú bìng shēn yín無病呻吟 | 沒病瞎哼哼。比喻沒有值得憂傷的事情而嘆息感慨。也比喻文藝作品沒有真實感情;裝腔作勢。 | 宋 辛棄疾《臨江仙》詞:“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 |
jué shì wú lún絕世無倫 | 絕世:冠絕當世。冠絕當世,超過同輩。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卷:“其第三子名玉斧,長名挧,字道翔。道德淳瑩,絕世無倫。” |
yī wú suǒ hào一無所好 | 好:喜愛。指沒有一種愛好。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1回:“這些茶樹都是家父自幼種的。家父一生一無所好,就只喜茶。” |
wàn wú shī yī萬無失一 | 萬: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7卷:“子誠能如是,心無異緣,六根自靜,默然而究,萬無失一也。” |
sǐ wú duì zhèng死無對證 | 對證:核實。當事人已死,無法核對事實。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那廝死了,可不好了,你做的個死無對證。” |
bì kǒu wú yán閉口無言 | 閉住嘴巴不言語。形容對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參見“閉口不言”。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關勝連忙答禮,閉口無言,手腳無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五回:“一席話說得朱博如閉口無言,只得別去。” |
tān cán wú yàn貪殘無厭 | 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 《宋史·王全斌傳》:“而罔思寅畏,速此悔尤,貪殘無厭,殺戮非罪,稽于偃革,職而玩兵。” |
wú sī wú lǜ無思無慮 | 沒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開闊,也形容無所用心。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 |
wú suǒ zhòng qīng無所重輕 | 沒有什么重要。 | 瞿秋白《餓鄉紀程》:“我想一去不知道甚時才能回來(生命于我無所重輕),暫時須得像永告訣別似的,完一番‘人間的’手續。” |
yǒu jiè wú huán有借無還 | 指借別人東西耍賴不歸還。 | 梁實秋《書》:“大概都是有感于書之有借無還。” |
zhuǎn miàn wú qíng轉面無情 | 翻臉不認人。 | |
bié wú cháng wù別無長物 | 長物:多余的東西。再也沒有別的多余的東西。形容因貧困而空無所有或因節儉而東西極少。也作“身無長物”、“一無長物”。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
tān làn wú yàn貪濫無厭 | 厭:滿足。亂貪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
pín wú zhì zhuī貧無置錐 | 猶言貧無立錐。語本《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語出《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dàng rán wú yú蕩然無余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梁,遂逐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燼,湘囊綖柣,蕩然無余。” |
qiǎo fù zuò bù dé wú miàn bó tuō巧婦做不得無面馎饦 | 馎饦:湯餅。如果沒有米面,最靈巧的媳婦也做不出飯食來。比喻缺乏必要的條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 宋·陳亮《又壬寅夏書》:“富家之積蓄皆盡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婦做不得無面馎饦。” |
rú wú qí shì如無其事 |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莊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為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
wú piān wú dǎng無偏無黨 | 偏:不公正;黨:偏私。形容處事公正,沒有偏向。 | 《尚書 洪范》:“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
wú xiá kě jī無瑕可擊 | 瑕:比喻事物的缺點。完美無缺,無可指責。 | 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關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習慣,時代的風俗、制度、精神,總要盡可能的收集材料,務求其無瑕可擊。” |
jì rán wú shēng寂然無聲 | 寂靜沒有聲音。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1卷:“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這殘盤剩飯,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為何寂然無聲?” |
lù lù wú qí碌碌無奇 | 平凡,無特殊才能。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毛遂譏眾,碌碌無奇。” |
zì xíng wú jì恣行無忌 | 恣:放縱,無拘束;忌:顧忌,畏懼。形容隨意作惡,毫無顧忌。 |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壞人靠著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 |
wú míng xiǎo zú無名小卒 | 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沒有名氣不受重視的小人物。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1回:“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軍而出,大喝:‘魏延無名小卒,安敢造亂!’” |
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無雙 | 京城無人可比。比喻才能出眾。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黃香傳》:“讀所未嘗見書,謂諸王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黃童也。’” |
yóu tán wú gēn游談無根 | 謂沒有根據信口亂說。 |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
wán zhěng wú quē完整無缺 | 十分完整,沒有殘缺。 | 秦牧《土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中國整個版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一定要使它真正的完整無缺。” |
dài wú jié yí殆無孑遺 | 殆:幾乎;孑遺:剩余。幾乎沒有一點余剩。 | 晉·周祗《與劉裕書諫伐蜀》:“然益土荒殘,野無青草,成都之內,殆無孑遺。” |
huò zhì wú rì禍至無日 | 無日:沒有多少日子。指災禍很快就會來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花無百日紅 | 花不能常開不敗。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長。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后一場空。” |
zhī lún wú fǎn只輪無反 | 連戰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
wú jìn wú xiū無盡無休 | 沒完沒了(含有厭惡的意思)。 |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終于沉悶地聽著遠處的更鑼聲、風聲、樹葉聲,和偶爾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無盡無休的言語。” |
bái bì wú xiá白璧無瑕 | 璧:古代玉器;扁圓形;中間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潔白的玉器上沒有一點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3卷:“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師曰:‘白璧無暇,卞和刖足。’” |
wú dòng yú zhōng無動于中 | 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之無有,漠然無所動于其中也。” |
háo fà wú yí毫發無遺 | 毫:細毛;發:頭發;毫發:比喻細微;遺:遺漏。形容沒有一絲一毫的遺漏。 | 唐·韓愈《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致有差誤,圣明所監,毫發無遺,恕臣不逮。” |
wú xì kě chéng無隙可乘 | 隙:空子;乘:趁。利用機會。沒有空子可鉆。 | 《宋書 律歷志下》:“臣其歷七曜,咸始上元,無隙可乘。” |
píng ān wú shì平安無事 | 平平安安,沒出什么事故。 | 元 無名氏《昊天塔孟良盜骨》第二折:“哥哥將令,著兄弟巡界河去,平安無事,回哥哥的話來。” |
yǔ wù wú jìng與物無競 | 謂與世人無所爭競。 | 《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于學,專精講習,不干時務,與物無競,好以德義服人。” |
ruò yǒu ruò wú若有若無 |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關系不親密。 | 明 洪應明《菜根譚 閑適》:“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 |
yī wú jì dàn一無忌憚 | 忌憚:顧忌和畏懼。沒有一點顧忌和害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28回:“紂王心甚歡悅,又見聞太師遠征,放心恣樂,一無忌憚。” |
yǒu zuǐ wú xīn有嘴無心 | 猶言有口無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別是寶玉有嘴無心,傻子似的從沒個忌諱,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 |
yí yǒu zú wú移有足無 | 指用多余的部分彌補不足的部分。 | 宋 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 諮目三》:“運動四國,權衡萬貨,平準其價,移有足無,然后天下之務舉矣。” |
wú cháng kě duàn無腸可斷 | 比喻悲痛之極。 | 宋·石孝祥《愁倚闌》詞:“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云黃。借使有腸也須斷,況無腸。” |
wú bèi wú cè無背無側 | 不能辨清背叛傾仄之人。 | |
zuò wú xū xí座無虛席 | 虛: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 《晉書 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
jǔ mù wú qīn舉目無親 |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沒有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 唐 薛調《劉無雙傳》:“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戚,未知托身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