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9 個懲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chéng yī jǐng bǎi懲一儆百 | 懲:懲罰;警:警戒。處死一個人,借以警戒許多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尹翁歸傳》:“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td> |
jìn shàn chéng jiān進善懲奸 | 進用善良,懲治奸惡。 | 唐·周曇《詠史詩·虞舜》:“進善懲奸立帝功,功成揖讓益溫恭。” |
āi jīn chéng chuàng哀矜懲創 | 哀矜:憐憫。憐憫又懲罰。 | 宋 蘇軾《刑賞忠孝之至論》:“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 |
quàn shàn chéng è勸善懲惡 | 勸:勉勵;懲:責罰。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 《左傳·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td> |
chéng qián bì hòu懲前毖后 |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錯誤。 | 《詩經 周訟 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td> |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懲大誡 |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 《周易 系辭下》:“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td> |
chéng fèn zhì yù懲忿窒欲 | 懲:懲戒;忿:憤怒;窒:抑止;欲:嗜欲??酥茟嵟种剖扔?。 | 《周易 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
fú shàn chéng è扶善懲惡 | 扶:支持,幫助。幫助善良的打擊邪惡的。 | 郭沫若《文學與社會》:“使人們明確地辨別是非,把愛與憎的感情深刻化,從而加強團結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懲惡的行動?!?/td> |
chú xié chéng è除邪懲惡 | 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 魯迅《編校后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游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td> |
chéng gēng chuī jī懲羹吹齏 |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湯;齏:細切的冷食肉菜。被熱湯燙過嘴,吃冷食時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過教訓,遇事過分小心。 | 戰國 楚 屈原《九章 惜誦》:“懲于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
chéng yī jǐng bǎi懲一警百 | 警:警戒,也做“儆”。懲罰一個人以警戒多數人。 | 語本《漢書 尹翁歸傳》:“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薄队光止P記 威豐季年三奸伏誅》:“用特懲一儆百,期于力振頹靡?!?/td> |
chéng yī jǐng zhòng懲一儆眾 | 懲:懲罰;儆:警告。懲罰一個人,以警戒眾人。 | 《清史稿·谷際歧傳》:“若得懲一儆眾,自可群知洗濯?!?/td> |
chéng yī jiè bǎi懲一戒百 | 見“懲一警百”。 | 明·沈釆《千金記》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問,懲一戒百難容忍。” |
jīng shàn chéng è旌善懲惡 | 旌:表彰;善:美好;懲:懲罰。表彰好人好事,懲辦惡人惡事。 | 明·無名氏《鳴鳳記·封贈忠臣》:“嗚呼,旌善懲惡,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祿之榮,死者沐恩光之賁?!?/td> |
jìn shàn chéng è進善懲惡 | 見“進善懲奸”。 |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弼違救失,不以尤悔為慮;進善懲惡,不以親讎自嫌?!?/td> |
yán chéng bù dài嚴懲不貸 | 懲:處罰;懲處;貸:寬恕。嚴厲懲辦;決不寬容。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有或違者,必罰不貸?!?/td> |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懲大戒 | 懲:懲處。指稍加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11卷:“不過借此小懲大戒,也叫你東家曉得點輕重,你們要告盡管去上告。” |
chéng è quàn shàn懲惡勸善 | 懲:責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
chéng gēng chuī jī懲羹吹虀 | 羹:濃湯;虀:通“齏”,咸菜。被熱羹燙過的人,吃涼菜也要吹一吹。比喻鑒于以往的教訓,遇事過分小心,該做的不敢做或舉措失當。 |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而瑰瑋特絕之徒,益懲羹吹虀,羞與噲伍?!?/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