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金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īn shēng yù fú金聲玉服 | 見“金聲玉色”。 | 戰國·宋·墨翟《墨子·經說》:“實,其志氣之見也;使人如己,不若金聲玉服。” |
wū jiù jīn nú烏舅金奴 | 烏舅:烏臼子油;金奴:指油燈。譏諷吝色的人。 | 宋·陶糓《清異錄·器具》:“左右竊相謂曰:‘烏舅金奴正好作對。’” |
làng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浪子回頭金不換 |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歸正后極其可貴。 | 張恨水《八十一夢·第32夢》:“有道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
gù ruò jīn tāng固若金湯 | 金:指金城;金屬鑄造的城墻;湯:指湯池開水一樣滾燙的護城河。堅固得像金城、湯池一樣。形容陣地或所守衛的地方非常牢固。 | 東漢 班固《漢書 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
jiā lèi qiān jīn家累千金 | 謂家中極富財產。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侍中殷仲文進曰”劉孝標注引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仲文]性甚貪吝,多納賄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
jīn gé zhī huàn金革之患 | 金革:兵器和鎧甲;患:災禍。指戰亂。 | 漢·揚雄《長楊賦》:“永亡邊城之災,金革之患。” |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 金玉:珍寶;敗絮:破爛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而里面一團糟 | 明 劉基《誠意伯集 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飲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
jīn yù qí biǎo金玉其表 | 金玉:珍寶。比喻外表很華美,而里面一團糟 | |
qiān jīn zhī jiā千金之家 | 指富豪之家。 | 《莊子·列御寇》:“朱泙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十五回:“顛倒是非,飛片紙能喪數人之命;變亂黑白,造一言可破千金之家。” |
jīn shí zhī jiān金石之堅 | 象金屬和石頭那樣堅硬。形容極為堅硬或強固。 | 漢 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 |
shí jiān jīn kuì石緘金匱 | 同“石室金匱”。 | |
yù guī jīn niè玉圭金臬 | 比喻重要的準則或法度。圭,觀測日影的儀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貴重。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圣谷篇語》:“國朝《嶺南文鈔》張南山《圣谷篇》語云:果中有核,肉中有骨,言中有物。三語括盡要旨,修辭家宜奉為玉圭金臬。” |
bǎi xiù què jīn擺袖卻金 | 比喻為人廉潔,不受賄賂。 | 唐 韓愈《順宗實錄》第五卷:“執誼為翰林學士,受財為人求科第,夏卿不應,乃探囊中金以內夏卿袖,夏卿……擺袖引身而去。” |
yū pèi jīn zǐ紆佩金紫 | 身佩印綬。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綬色。 | 漢 蔡邕《陳太丘碑文》:“紆佩金紫,光國垂勛。” |
qì hé jīn lán契合金蘭 | 契合:投合。金蘭:指朋友間相處信誠。形容朋友間意氣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蘭”。 | 明·汪廷訥《獅吼記·賞春》:“自合與老爺情投膠漆,契合金蘭。” |
bì zhǒu qiān jīn弊帚千金 | 對自家的破舊掃帚,也看成價值千金。比喻對己物的珍視。弊,一本作“敝”。 | 語出《東觀漢記 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yù táng jīn mén玉堂金門 | 玉堂:漢代殿名;金門:漢代宮門名。指翰林院。比喻高官顯爵。 | 漢·荀悅《漢紀·成章紀》:“玉堂金門至尊之居,陰盛而滅陽,竊有宮室之象,玉氏之應。” |
jīn wú bù jìn金吾不禁 | 金吾:秦漢時執掌京城衛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時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終夜觀燈,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沒有夜禁,通宵出入無阻。 | 唐 韋述《西都雜記》:“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曉暝傳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許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
duàn jīn líng fěn斷金零粉 | 斷折的花鈿和零散的鉛粉。借指因遭橫逆而結局不圓滿的風流韻事。 | 清·龔自珍《百字令》詞:“龍華劫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 |
bù lìn jīn yù不吝金玉 | 吝:吝惜。不吝惜寶貴美好的東西。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兄如不吝金玉,即求小小做一套,待小弟步韻和將去,便無差失了。” |
qì ruò jīn lán契若金蘭 |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 |
jīn mǎ yù táng金馬玉堂 | 金馬:漢代的金馬門,是學士待詔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詔學士議事的地方。舊指翰林院或翰林學士。 | 漢 揚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處不諱之朝,與群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上說人主,下談公卿。” |
jīn gǔ jiǔ shù金谷酒數 | 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 晉 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
jīn mǔ mù gōng金母木公 | 金:五行之一,西方屬金;木:五行之一,東方屬木。指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 清·閑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記》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孫悟空和豬八戒。” |
jīn diāo shì jiǔ金貂貰酒 | 見“金貂換酒”。 | 宋·韋驤《減字木蘭花·勸飲酒》詞:“金貂貰酒。樂事可為須趁手。” |
jīn gé zhī nàn金革之難 | 金革:兵器和鎧甲;難:災難。指戰亂。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宋意傳》:“帝躬服金革之難。” |
shā lǐ táo jīn砂里淘金 | 從砂子里淘出黃金。比喻從大量材料中選取精華。 | 《詩刊》1977年第9期:“他曾經廢寢忘食撈砂樣,砂里淘金喜見一組一組新油層。” |
shuò yù liú jīn爍玉流金 | 見“爍石流金”。 | 宋·蘇軾《石炭》詩:“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 |
jī jīn zhì dǒu積金至斗 | 積:聚;斗:北斗星。金子堆積得有北斗星那么高。形容積累的財物極多。 |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億萬持衡價,錙銖挾契論。堆時過北斗,積處滿西園。” |
shí shì jīn yán石室金鐀 | 見“石室金匱”。 | |
jiàng shí yùn jīn匠石運金 | 匠:匠人;石:人名;運:掄;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掄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沒有碰傷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藝精湛。 | 《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
jīn yù huò lù金玉貨賂 | 金玉:泛指珍寶;貨賂:泛指珍寶財富。指金銀美玉等貴重的珍寶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 |
jiā lěi qiān jīn,zuò bù chuí táng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 指家財富有的人常自珍愛,不自蹈險地。 | 《漢書 司馬相如傳下》:“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
yàn jùn qiān jīn燕駿千金 | 戰國時,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攬人才。郭隗以馬為喻,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三年后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勸說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賢,賢士將聞風而至。見《戰國策·燕策一》。后以“燕駿千金”為招納賢士之典。 | 戰國時,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攬人才。郭隗以馬為喻,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三年后得一死馬,用五百金買下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勸說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賢,賢士將聞風而至。見《戰國策·燕策一》。 |
dōng jiàn nán jīn東箭南金 | 東方的竹箭,南方的銅,古時都認為是上品。比喻可寶貴的人才。 | 唐 羅隱《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空羨良朋盡高價,可憐東箭與南金。” |
yàn jīn mù xiù燕金募秀 | 相傳戰國時燕昭王筑黃金臺以接待天下賢士。后以“燕金募秀”為招納賢士之典。 | 宋·范仲淹《上張侍郎啟》:“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鐸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 弊帚:破掃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掃帚被認為價值千金。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倍覺珍貴。有時用于自謙。 | 漢 班固《東觀漢記 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cù jīn jié xiù蹙金結繡 | 形容文章精美,結構嚴密。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敘不遇》:“趙牧不知何人。大中、咸通中,斅李長吉為短歌,可謂蹙金結繡,而無痕跡。” |
pú yù hún jīn璞玉渾金 |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yāo jīn yī zǐ腰金衣紫 | 腰中掛著金印,身上穿著紫袍。指做了大官。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卷二十二:“何不在此處用了些?博得個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shuò shí liú jīn鑠石流金 | 高溫熔化金石。形容天氣酷熱。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詮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 |
jiāo jīn liú shí焦金流石 | 金屬燒焦,石頭熔化。形容天氣干旱酷熱。 | 南朝 梁 劉孝標《辯命論》:“放勛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
jīn zhēn jiàn xuè金針見血 | 猶言一針見血。比喻說話簡短,切中要害。 | 明·劉宗周《書高先生帖后》:“往歲嘗遺余書曰:‘吾輩有一毫逃死之心,固害道;有一毫求死之心,亦害道。’此金針見血語。” |
héng jīn tuō yù橫金拖玉 | 謂官服盛裝。 | 清·錢謙益《杜大將軍七十壽序》:“其猶子總戎弘瑋、弘場及諸孫十二人,謀相與羅長筵,考鐘鼓,橫金拖玉,稱百年之觴。” |
shì jīn shí試金石 | 一種黑色堅硬的石塊,用黃金在上面畫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成色。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這里,端的,現放著試金石。” |
jīn shēng yù zhèn金聲玉振 | 用鐘發聲;用磬收韻;集六音之大成。形容聲音動聽。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學卓絕;比喻文辭優美。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 |
jīn shēng yù sè金聲玉色 | 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 | 《尚書大傳》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 |
huáng jīn shī sè黃金失色 | 黃金失去了顏色。比喻人倒霉時才能再大也不能發揮作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運退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輝。” |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鐵馬 | 金戈:金屬制的戈;鐵馬:披有鐵甲的馬。揮動金戈;騎著鐵馬。比喻戰爭及戎馬生涯。也形容軍隊或將士的威武雄姿。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yī zhǐ qiān jīn一紙千金 | 一紙價值千金。極言詩文價值之高。 | 宋·陳師道《題明發高軒過圖》詩:“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 |
huǒ yǎn jīn jīng火眼金睛 | 睛:眼珠。原指《西游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識別真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 |
zhòng kǒu shuò jīn眾口爍金 |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謠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漢·荀悅《漢紀·景帝紀》:“眾口爍金,積毀銷骨。” |
jīn wú zú chì金無足赤 |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 宋 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愿老君家。” |
tiě guō jīn chéng鐵郭金城 | 比喻設防堅固的城池。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ní jīn wàn diǎn泥金萬點 | 菊花名。 | |
jīn wū cáng jiāo金屋藏嬌 | 金屋:富麗華貴的房屋;嬌:阿嬌;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作婦。后指特別寵愛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納妾。 |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3回:“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祐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
chán kǒu shuò jīn讒口鑠金 | 讒言足以熔化金石。極言讒言毀賢害能之厲害。 | 清 冒襄《影梅庵憶語》:“丁亥,讒口鑠金,太行千盤,橫起人面。” |
jīn píng luò jǐng金瓶落井 | 金瓶掉落井底。比喻一去再無音訊。 | 唐·李白《寄遠十二首》第八首:“金瓶落井無消息,令人行嘆復坐思。” |
nán ér xī xià yǒu huáng jīn男兒膝下有黃金 | 指男子漢不可輕易向人下跪。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1卷:“林上舍道:‘男兒膝下有黃金,如何拜人?’” |
bài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敗子回頭金不換 | 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歸正比金子還可貴。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敗子回頭便作家!’你如今莫去花柳游蕩,收心守分。” |
jīn guī guó shì金閨國士 |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二六○:“勉求玉體長生訣,留報金閨國士知。” |
liè huǒ zhēn jīn烈火真金 |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懼火煉;在烈火中可以鑒別出真正的黃金。比喻英雄本色不變;也作“烈火見真金”。 | |
kēng jīn fēi yù鏗金霏玉 | 見“鏗金戛玉”。 | 清·鈕琇《觚剩·樵隱》:“崔出《樵隱近詠》相示……黃不覺驚賞曰:‘此真鏗金霏玉之音也。’”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 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比喻人內里不足,要靠外表。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
jīn bǎng tí míng金榜題名 | 金榜:科舉時代殿試揭曉的黃榜;題名:寫上名字。名字寫在金榜上。泛指通過考試后被錄取。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真金不怕火煉 |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經得住任何風浪的考驗。 | 浩然《艷陽天》第115章:“烏云遮不住太陽,真金不怕火煉,東山塢永遠會是太陽當空。” |
jīn shēng yù rùn金聲玉潤 | 比喻文章氣韻優美。 | 東漢 班固《東都賦》:“玉潤而金聲。” |
jīn shí liáng yán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將你勸,休嫌絮煩。” |
qiān jīn yī xuē千金一壸 | 見“千金一瓠”。 | |
qí rén jué jīn齊人攫金 | 攫:奪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顧一切。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說符》:“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 |
jīn qī mǎ tǒng金漆馬桶 | 馬桶:糞桶。用金漆漆過的糞桶。指服飾華麗而無德無才的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4回:“一個個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團糞草,只顧外面打扮得美服華冠,可不象個金漆馬桶。” |
yī xiào qiān jīn一笑千金 | 美女一笑,價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難得。 | 漢·崔骃《七依》:“回顧百萬,一笑千金。” |
zhēn jīn bù dù真金不鍍 | 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用不到裝飾。 | 唐·李紳《答章孝標》:“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
bèi zǐ yāo jīn背紫腰金 | 身穿紫袍,腰佩金飾。指做大官。 | 元·無名氏《宦門子弟錯立身》:“指望你背紫腰金,怎知你不成器!” |
yù xiāo jīn guǎn玉簫金琯 | 泛指雕飾華美的管樂器。 | 清 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一樓初上一閣逢,玉蕭金琯東山東。” |
jīn ōu wú quē金甌無缺 | 金甌:盛酒器,比喻國土。比喻國土完整。 | 明 徐宏祖《徐霞客游記 黔游日記》:“但各州之地,俱半錯衛屯,半淪苗孽,似非當時金甌無缺矣。” |
tuō ké jīn chán脫殼金蟬 | 比喻用計謀脫身。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詳見“金蟬脫殼”。 | 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折:”便使盡些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詳見“金蟬脫殼”。 |
kēng jīn jiá yù鏗金戛玉 | 形容文詞音節鏗鏘有力。 | 清 周亮工《書影》第一卷:“吾豫當初變時,一人起而左右北地,鏗金戛玉,至今踔厲詞壇。” |
yù yè jīn zhī玉葉金枝 | 指皇家后裔。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若是俺到官時,和您去對情詞,使不著國戚皇親、玉葉金枝。” |
jīn lán zhī yǒu金蘭之友 | 指親密的朋友。 | 《周易 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yī zì zhí qiān jīn一字值千金 | 一個字價值千金。指字寫得非常好。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 宋·戴復古《望江南》詞:“結屋三間藏萬卷,揮毫一字值千金。” |
zhǐ zuì jīn mí紙醉金迷 | 比喻沉醉于富麗的環境;也比喻奢侈豪華的生活。 | 宋 陶穀《清異錄 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
cùn tǔ chǐ jīn寸土尺金 | 喻土地收益極高,極其貴重。 | 清·楊懋建《帝城花樣·紉薌傳》:“當萬葩競秀時,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顧令此無足重輕之小草,蔓延庭階,大是恨事。” |
jīn shí bù yú金石不渝 | 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操等。 | 宋·歐陽修《除許懷德制》:“享爵祿之崇高,荷寵靈之優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
zhòng kǒu xiāo jīn眾口銷金 | 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比喻輿論影響的強大。亦喻眾口同聲可混淆視聽。見“眾口鑠金”。 | 漢 焦贛《易林 萃之巽》:“眾口銷金,愆言不驗。” |
jīn guī yù táng金閨玉堂 | 指朝廷官宦。 | |
ā jiāo jīn wū阿嬌金屋 | 阿嬌: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館陶公主又稱“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為婦。這里泛指美麗高貴的女子。 | 語出舊題漢 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若得阿嬌(姑母之女)作婦,當以金屋貯之。” |
jīn chán tuō qiào金蟬脫殼 | 金蟬:金黃色的知了;殼:堅硬的外皮。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計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 元 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 |
jīn gǔ xuān tián金鼓喧闐 | 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 | 清 金捧閶《守一齋筆記 蘆花會》:“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
jīn yù mǎn táng金玉滿堂 | 金、玉:黃金和美玉。指黃金寶石滿堂都是。形容財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學。 |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jīn bì huī huáng金璧輝煌 |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華麗燦爛。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 |
jīn kǒu mù shé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漢 揚雄《法言 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jīn huá diàn yǔ金華殿語 | 金華殿:宮殿名。指一般水平的講述。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曰:‘此未關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
cí jīn dǎo hǎi辭金蹈海 | 比喻不慕富貴,慷慨有氣節。 |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載: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齊人魯仲連以利害進說趙魏大臣,勸阻尊秦昭王為帝,并表示若秦王為帝,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秦軍退后,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 |
diàn hé jīn chāi鈿合金釵 | 鈿盒和金釵,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 | 唐 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
pī shā jiǎn jīn披沙撿金 | 披:分開;撿:挑選。撥開沙子,挑選金子。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選取精華。 | 清·汪師韓《詩學纂聞》:“‘池塘’‘園柳’之篇,‘白云’‘綠滌’之作,‘亂流’‘孤嶼’之句,‘云合’‘露泫’之詞,披沙撿金,寥寥可數。” |
què jīn mù yè卻金暮夜 | 東漢楊震為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楊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后漢書·楊震傳》。后因以“卻金暮夜”言為官清廉。 | 東漢楊震為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楊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后漢書·楊震傳》。 |
tuō jīn wěi zǐ拖金委紫 | 佩帶紫綬金印。比喻官高位顯。 | 沈鈞儒《挽某君殉難》詩:“十年說法傷心事,一例捐生抗戰時。愧殺偽京奴妾輩,拖金委紫只行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