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處
詞語解釋
十二處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chǎn)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chǎn)生眼識。
引證解釋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chǎn)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chǎn)生眼識。
引《楞嚴(yán)經(jīng)》卷三:“復(fù)次 阿難,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真鑒 疏:“六根、六塵,故有十二,相教權(quán)立,言根一定在內(nèi),塵一定在外。又眼惟對色,耳唯對聲,各有方所定在。”
明?李贄 《初潭集·師友三》:“無時不夢,無刻不夢,天以春夏秋冬夢,地以山川土石夢,人以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夢。”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后,‘事數(shù)’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
國語辭典
十二處
佛教用語。佛教將認(rèn)識的官能和認(rèn)識對象共分成十二類。認(rèn)識官能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謂之六根。認(rèn)識對象有: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處是生長門之意。因為一切心理活動都是由根和塵相結(jié)合而生,故稱為「十二處」。
引《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苦非蘊,十二處非真實。」
網(wǎng)絡(luò)解釋
十二處
《佛學(xué)常見詞匯》
六根六塵合稱為十二處。處是出生之義,即由六根六塵出生六識。則六根、六塵,六識便合成十八界。
分字解釋
※ "十二處"的意思解釋、十二處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十二處造句
1.事后法醫(yī)鑒定,何某全身共二十二處皮膚創(chuàng)疤,長度累計38厘米,其損傷程度為輕傷。
2.圣經(jīng)上有五十二處提到過乳香.
3.只見他雙筆一展,迎面沖上,左手指東打西,右手指南攻北,雙筆到得中途,忽然交互遞轉(zhuǎn),竟?fàn)柾瑫r掃向須空周身的十二處要穴。
4.不善,就是惡,以前所行的種種惡,逼父,殺兄,害弟,蕩平六十四處煙塵,剿滅七十二處草寇,南征北伐,殺人無數(shù),以至無數(shù)枉死冤魂叫冤報怨,這些都是可以改的。
5.南岳衡山,處處茂林修竹,終年長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其七十二處山峰,層巒疊嶂氣勢磅礴,素以五岳獨秀而聞名于世。
6.美國最新的一項報告公布了十二處由氣候變化造成最嚴(yán)重生態(tài)危機的美麗景點,其中包括了約塞米蒂、黃石和落磯山三個國家公園。
相關(guān)詞語
- yī xīn wú èr一心無二
- èr shī二師
- èr m?二馬
- èr bān二班
- èr b?i èr二百二
- èr b?i wǔ二百五
- èr sān二三
- èr dīng二丁
- èr fēi二妃
- èr fú二伏
- èr shì二世
- yāo èr幺二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èr zhōng二中
- èr chuán二傳
- shí èr十二
- zài èr再二
- tiào èr shén跳二神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為二
- sū èr蘇二
- shí èr shǔ十二屬
- èr dài二代
- shí èr céng十二層
- shí fēn十分
- shí èr gōng十二宮
- shí èr mén十二門
- shí èr kè十二客
- gù èr故二
- 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
- shí èr mài十二脈
- èr mìng d?ng二命黨
- b?i èr zǐ百二子
-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凈
- m? bā èr馬八二
- jiǔ èr九二
- xī èr gān淅二泔
- hé shí合十
- wú èr jià無二價
- diàn xi?o èr店小二
- shí èr qú十二衢
- shí èr yī十二衣
- fēn lǐ chù分理處
- shí èr jiē十二街
- èr wáng二王
- shí kē十科
- shí èr tǒng十二筒
- yuán èr元二
- èr shū二疎
- èr shū二叔
- shí èr zhī十二支
- shì chù是處
- mò èr莫二
- èr gē二哥
- huí èr回二
- yī jiā wú èr一家無二
- èr wǔ二五
- zhàng èr丈二
- jīn chāi shí èr金釵十二
- chá chǔ查處
- shí èr shí十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