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
詞語解釋
北洋政府總統。湖北黃陂人。曾任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多次鎮壓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后,被推為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后當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1914年任參政院議長。袁世凱死后,他繼任大總統,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被張勛驅走。1922年在直系扶持下,復任總統。次年又被直系驅走。后在天津病死。
翻譯
- 德語 Li Yuanhong (Eig, Pers, 1864 - 1928)?
- 法語 Li Yuanhong
國語辭典
黎元洪
人名。(西元1864~1928)?字宋卿,湖北省黃陂縣人。清末革命軍起事于武昌,被推為都督,后當選為副總統。袁世凱死后,繼任大總統,后因復辟之亂而去職。民國十一年復被曹錕、吳佩孚擁為總統,十二年被迫離職。十七年病逝于天津。
網絡解釋
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
光緒九年(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民國二年(1913年)支持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凱、黎元洪分別當上正副大總統。黎元洪又支持袁世凱解散國會,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兼任御用的參政院院長。后袁世凱迫使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臺,與之結為兒女姻親以控制之。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堅辭不就。民國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宣布恢復約法,召集國會。但實際權力則為國務總理、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段擺布,形成“府院之爭”。段祺瑞利用張勛將黎驅走,由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請黎元洪復職。黎元洪復任總統后,無實權。
民國十二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辭職,退出政壇,移居天津投資實業。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腦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歲。
分字解釋
※ "黎元洪"的意思解釋、黎元洪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黎元洪造句
1.1923年6月,指使黨羽逼宮奪印,將黎元洪逐走天津。
2.湖北軍政府舉行黎元洪就職典禮,由譚人鳳代表同盟會授旗授劍。
3.黃興才到武昌的時候,大家都把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黎元洪還特地仿漢高祖登臺拜韓信的例子,搭了拜將臺給他升帳。
4.之后,他組織“共進會”自封會長,參與武昌兵變而遭黎元洪通緝。
5.他行裝甫卸,即前往都督府與黎元洪相見。
6.耍單兒的孫武只得拉攏黎元洪。
7.正在這時,章太炎站起來,垂泣而立稱,黎元洪是首難的人物,不可辜負他,應舉黎為副元帥。
8.大肆封爵,公侯伯子男都成群的封,唯獨王,卻只封黎元洪,并且還專發了冊封令。
9.萬耀煌從四十一標時組織群治學社起一直至建議吳祿貞舉義及津、滬的情形分條陳述,黎元洪當即任命他為參謀部參謀之職。
10.在督軍和閣員的壓力下,黎元洪在宣戰案上蓋了印。
11.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正處于激烈狀態,尤其在對德宣戰這個問題上,充滿了火藥味,這看似一個外交問題,其實是兩人都想大權獨攬。
12.黎元洪親自到國會致祝詞,他希望議員們“一心一德,無黨無偏,以法治為指歸,立憲政之基礎”。
13.究其原因除段皖系本身實力較弱外,與黎元洪、馮國璋等不合作,統治集團內部一再發生爭端也大有關系。
14.除了黎元洪本人手稿中自稱“避匿室后,當被索執”,最新多項資料都明確指出黎元洪是“避入房中”,并不是從床下拖出。
15.眾人不信,合圍搜索,搜到里頭,果見有一人穿著便衣,避匿在室后,正是黃陂黎元洪黎宋卿先生。
16.由于和蔣翊武有隙,黎元洪在得知這個消息后,隨即致電袁世凱,請求迅速誅殺“亂黨”,于是袁世凱便命廣西都督陸榮廷將蔣翊武就地槍決。
17.難道真如黎元洪所說沒人知道“項城何以蠢拙至此”嗎?就在歷史彷徨無定的時刻,突然傳來的一個消息使事情似乎出現了轉機。
相關詞語
- lì dào yuán酈道元
- yuán nián元年
- yán yuán顏元
- yuán wèi元魏
- yuán èr元二
- bō lí波黎
- xī tǔ yuán sù稀土元素
- kāi yuán開元
- bā lí巴黎
- hóng shēn洪深
- jiàng lí匠黎
- pō lí頗黎
- tǔ yuán土元
- lí mín黎民
- yuán sù元素
- dān yuán單元
- hóng shuǐ洪水
- ōu yuán歐元
- diàn yuán殿元
- yuán fāng jì fāng元方季方
- yuán chū元初
- hóng bō洪波
- dǒng jiě yuán董解元
- yuán mò元寞
- bù yuán部元
- yuán chén元辰
- yuán fǔ元府
- yuán fǔ元輔
- yuán hé ji?o元和腳
- hóng xiù quán洪秀全
- lí xuán黎玄
- yuán shuài元帥
- hùn yuán混元
- yǒng yuán永元
- yín yuán銀元
- lí rén黎人
- yuán zhù元箸
- hóng fú洪福
- lí zhēng黎烝
- lí shǒu黎首
- yuán jiàng元匠
- yuán huà元化
- yuán xī元夕
- yuán fū元夫
- yuán yè元夜
- zuò yuán座元
- lí yuán梨元
- yuán cháng元長
- lán hóng攔洪
- hóng tāo洪濤
- hóng lào洪澇
- fáng hóng防洪
- bā lí lǜ巴黎綠
- hóng wǔ洪武
- yuán qǔ元曲
- lí chì黎赤
- huà xué yuán sù化學元素
- hóng zé hú洪澤湖
- yuǎn lí遠黎
- lí nóng黎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