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ūn tián
注音ㄐㄨㄣ ㄊ一ㄢˊ
1.頒行班祿制,整頓吏治,統一度量衡,推行"三長制",實行均田制。
2.???????包括此后漢族士大夫向鮮卑皇室提出的均田制、三長制等等,均得到了部分的實現。
3.一直以來,學術界對均田制的研究持續不斷,出現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4.我國古代的屯田與均田歷史悠久,屯田制與均田制也曾作為封建國有土地的兩種主要經營方式長期存在。
5.就此而言,實際上已經預示均田制末日的到來。
6.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職事官、散官、封爵、勛官等均可按品級受職分田和永業田。
7.統治者和士大夫們尋求“漸均貧富”的良方,經歷過均田、限田和正經界等各種嘗試。
8.這是一種均田制度,承北魏以來。
9.用張均田的改良方法測定細胞色素C含量。
10.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法,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11.在當前使用的大學、中學歷史教材中,均田制度都是重要的內容。
12.如田制,他能將西晉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調,由租庸調到兩稅法,合成一個整體,且對別人不經意的每一個細微末節體現出他的春秋筆法、史學精神。
13.但是,在均田制實施的過程中,卻遭遇到了來自下層的變通與退出力量,使得均田制度的演進過程又呈現出既定利益結構下的誘致性變遷。
14.初唐時,濮陽一帶地曠人稀,均田制實行程度較高,水利興修,農業生產恢復較快。
15.但是,由于這種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發展等原因,均田制在推行了將近三個世紀之后退出了歷史舞臺。
16.特別登記丁、中男口和合已受田數,與封建國家重視賦役、兵源和執行均田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