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ī zhèng rén
注音ㄍㄨㄟ ㄓㄥˋ ㄖㄣˊ
繁體歸正人
宋代稱淪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
宋 代稱淪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
引《朱子語類》卷一一一:“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 蕃 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轉於正也。”
宋?葉適 《上殿札子》:“陛下感念家禍,始初嗣位,葺 兩淮,理 荊 襄,慰綏 蜀道,安集歸正人。”
《宋史·孝宗紀三》:“﹝ 淳熙 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邊歸正人請占官田賦役三年。”
宋代稱淪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
這是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稱。南宋丞相史浩(南宋淳熙五年,史浩出任宋朝右丞相)首先提出,隨后成為南宋對北方淪陷區南歸者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