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āi jùn
注音ㄎㄞ ㄐㄨㄣˋ
繁體開浚
1.從此,他經常來往于天津、靜海間,勘測區域縱橫50余公里,提出以疏通引河、開浚溝渠、引淡水洗滌堿土為主的興水利、改土壤、開稻田的方案。
2.“西蠡河,自宜興太湖而下,止開浚二十余里,若更令深遠,則太湖來水,漕渠(武宜溧漕河)一百七十余里,可兌浚治之擾。
3.“相傳當年開浚西湖時,掘慧因高麗寺旁赤山以筑湖堤,寺僧謂赤山乃寺左護龍沙,力諫不可,軾遂許愿以身護法。
4.翁文灝由此提出的改良辦法,包括“宜勸人民建筑時,務用木柱梁柱相維,庶能支持”,還包括培植森林和開浚水利。
5.明年秋天我們就要開浚這個河道了.
6.同時,還開浚了鎮江運河的重要水源——練湖(今江蘇丹陽北)。
7.奉旨著他在浙直召募民夫開浚。
8.另一個是為了使河水通暢順流入海,是開浚海口還是修筑大堤?康熙不妄加論斷,而是命雙方在乾清門進行御前辯論,各申己見,互相駁難。
9.北宋時期,蘇東坡為政杭州時,為開浚西湖,令匠掘一寺廟旁的赤山以筑湖堤。
10.宋淳熙四年(1177),戶部尚書韓彥直來溫任知州,其時河政不修,韓彥直用公私積蓄90余萬銀兩,率幕僚與民工13000多人,開浚環城河23000余丈。
11.“今下源沙高水淺,不甚湍急,若及早開浚,工費省而易為力。
12.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由寶坻縣析出單獨置縣,適逢怡親王開浚寧車沽河,故將該縣定名為“寧河縣”。
13.防旱在設閘蓄水,防潦在啟閘泄水,建立雙閘得力尤多,開浚尚其次也。
14.傳說為戰國時期春申君開浚,故稱春申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