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ì mò
注音ㄐㄧˋ ㄇㄛˋ
寂靜。
例寂默無聲。
英still;
靜默不語;不出聲音。
引晉?孫綽 《游天臺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韓愈 《遣興聯句》:“獨居久寂默,相顧聊慨慷。”
宋?葉適 《趙孺人墓銘》:“是年八九月,﹝ 趙孺人 ﹞有上氣疾,醫每煑藥,輒靜定寂默,藥不果進。”
清?魏源 《圣武記》卷十四:“守陴靜坐, 徐城 莫測;鷄犬無聲, 順昌 逐北。巷斷夜行,刁斗寂默。譁則易驚,靜無不克。”
安靜,清靜。
引唐?元稹 《解秋》詩之五:“夜閑心寂默,澗庭無垢氛。”
寂默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靜默不語;不出聲音。
1.此時我感覺自己是如此的極端,有時會想這樣一直下去,哪天黃昏時分我會不會就突然的寂默而死,或是興奮過度暫時休克。
2.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無礙故號能仁寂默。
3.在緘默無言中,多少風花雪月?寂默無聲的時光,帶走的是一段段曾近鮮活過得往事,一縷縷最純真的情愫。
4.百科名片佛祖釋迦摩尼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5.耐不住旅途寂默,他開口問:“老把式,你老貴性,年令幾何?”。
6.寂默無聲的時光,帶走的是一段段曾近鮮活過得往事,一縷縷最純真的情愫。
7.‘剛剛登上金刀神座的金刀堂主蘇寂默默地付道,但心里卻生出些不忍‘.
8.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轉眼,吞沒我在寂默里。
9.他依據華嚴宗圓融無礙之說,著力提倡儒釋道三教一致,認為儒教明乎仁義禮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誘群迷;道教則寂默恬淡,無貪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