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
詞語解釋
年號
紀(jì)年的名稱。如:貞觀(唐太宗年號)、康熙(清圣祖年號)。現(xiàn)在也指公元紀(jì)年為年號。
英title of an emperor’s reign;
引證解釋
歷代帝王紀(jì)元所立的名號。始于 漢武帝 時。
引《漢書·武帝紀(jì)》“建元 元年” 唐?顏師古 注:“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于此。”
其后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號改元,有一帝改立年號至十?dāng)?shù)次,一年之中改立年號至數(shù)次者。 《漢書·武帝紀(jì)》“建元?元年” 唐?顏師古 注:“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于此。”
國語辭典
年號
君主時代帝王紀(jì)元所立的名號。
引《漢書·卷六·武帝紀(jì)》「建元元年」句下唐·顏師古·注:「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于此。」
《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數(shù)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yīng)天,天下一統(tǒng),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網(wǎng)絡(luò)解釋
年號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發(fā)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nèi)訌?fù)鈶n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后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年號制度發(fā)端于中國,后來朝鮮新羅在6世紀(jì)、日本在7世紀(jì)后期、越南在10世紀(jì)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號;古代越南、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曾使用過年號。目前仍使用年號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韓國、越南因為已經(jīng)廢除君主制已經(jīng)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jì)年和朝鮮使用的主體紀(jì)年也常被誤認(rèn)為是年號。
分字解釋
※ "年號"的意思解釋、年號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年號造句
1.現(xiàn)在的皇帝是周太祖的長孫郭顯榮,年號明軒,已經(jīng)在位25年了。
2.為什么有的瓷器上面有年號款,有的沒有呢?
3.銀錠上面均刻有提調(diào)官、催辦官、銀庫官、爐戶、銀匠等人的名字和年號,這對研究元代銀礦及稅課來說極為難得,在國內(nèi)屬首次發(fā)現(xiàn)。
4.選擇這塊石坪作為鑿刻經(jīng)文的地點,足夠大書特書一筆,可又沒有刻完,不記姓名、年號,一行行的成了一個個未了的千古絕唱。
5.省博工作人員介紹,“龍鳳”是元朝末年起義者韓林兒的年號,朱元璋當(dāng)年是其屬下吳王,龍鳳年號前后使用了僅12年。
6.76歲的武則天吃了耗巨資研制出的長生藥之后長出了新眉毛,于是改年號為“久視”;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時的稱號被稱為尊號。
7.而且,190年正旦改元初平,初平以后還有個興平,然后才到建安年號。
8.這一年號取自中國古籍《易經(jīng)》“圣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隨著皇權(quán)的確立,國家神道被前所未有的強化。
9.觀北方終不能守盟,今日之計,朝廷承漢四百之際,應(yīng)東南之運,宜改年號,正服色,以應(yīng)天順民。
10.道光爺已于去年正月丙午日駕崩了,咸豐爺于同月已未日繼位,到了今年才改年號咸豐。
11.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翁。
12.1868年,日本睦仁天皇以一句《易經(jīng)》“圣人向明而治”,改年號為明治,開始了在“富國強兵”,“殖產(chǎn)興業(yè)”,“文明開發(fā)”口號下的維新改革。
13.康德是溥儀在滿州國第二個年號。
14.十二月,太子趙桓(欽宗)即位,改明年年號為靖康。
15.十三年正月,筑壇場于河間樂壽界中,自稱長樂王,年號丁丑,署置官屬。
16.太皇太后笑道:“行了,別得了便宜賣乖,你兒子當(dāng)皇帝,你還不樂意啊,明年他生出來,咱們就改元,你說年號叫什么好?”。
17.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命年僅4歲的載湉繼清文宗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號光緒。
18.在滇東北貴昆鐵路線上,活躍著一群年輕人,他們是昆明鐵路局昆明機務(wù)段“五四青年號”機車青年包乘組的火車司機。
19.從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
20.南宋嘉定十年,當(dāng)時的昆山縣東境春申,安亭,臨江,平樂,醋塘5個鄉(xiāng)析出置縣,以年號“嘉定”作為縣名。
相關(guān)詞語
- nián dài年代
- shào nián gōng少年宮
- zhōu nián周年
- jǐng hào警號
- jì nián紀(jì)年
- nián huà年畫
- nián zh?ng年長
- yuán nián元年
- shēn nián身年
- měi nián每年
- nián wěi年尾
- guò nián過年
- dà nián大年
- qù nián去年
- duō nián多年
- xi?ng nián享年
- shào nián zǐ少年子
- fēng nián豐年
- xi?o nián yè小年夜
- liú nián流年
- mò nián末年
-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
- biān nián shǐ編年史
- nián jià年假
- l?o nián老年
- nián yòu年幼
- nián nián年年
- kuà nián dù跨年度
- qīng nián jié青年節(jié)
- lì nián歷年
- wàn nián lì萬年歷
- nián jiān年間
- sòng nián pán送年盤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zhōng nián rén中年人
- nián pǔ年譜
- nián yǒu年友
- nián mài年邁的意思
- nián mài年邁
- nián yì年誼
- nián shù年數(shù)
- àn hào暗號
- quán nián全年
- nián lì年歷
- hào yī號衣
- qīng nián tuán青年團(tuán)
- běn nián dù本年度
- chéng nián成年
- shào nián fàn少年犯
- hè nián piàn賀年片
- yī nián shēng一年生
- yíng nián pèi迎年佩
- nián lì年例
- tiān nián天年
- z?o nián早年
- shào nián xíng少年行
- nián k?o年考
- nián suì年歲
- nián cài年菜
- suí nián zhàng隨年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