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n shuì zhì
注音ㄈㄣ ㄕㄨㄟˋ ㄓˋ
詞性名詞
1.分樣本數據也支持上述結論,分稅制改革以后我國財政分權的正面效應開始凸現。
2.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是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基礎上建立的。
3.1億元,比上年增長32%,創下江西省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的最高增幅。
4.1994年我國實行了以分稅制為特點的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稅制改革,初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接軌的稅制體系。
5.實行財政部門預算是我國繼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和新的稅收制度后,在財政支出管理上推出的一項重大管理改革。
6.如何完善現行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是對于我國經濟自身發展至關重要的大事。
7.作為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分稅制財政體制在運行中表現出了一系列的積極效應。
8.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以來,地方財政較以往更加重視通過發展來實現增收節支,實現收支平衡。
9.從1994年至今,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為推動我國財政管理體制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0.然后文章詳細地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的“財政包干制”和“分稅制”,從理論上分析這些改革給經濟帶來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11.本文以個案研究的方法,選定一個熟悉的鄉鎮作為個案模型,對其自實行分稅制以來的財政運行情況進行實證研究。
12.如何合理確立地方稅收立法權,是我國當前分稅制以及稅收法律體系完善需著力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13.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農業縣鎮的財政收入開始下降,導致地方干部采取強制手段向日益不滿的百姓抽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