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ù sú
注音ㄈㄨˋ ㄙㄨˊ
繁體負俗
1.是以冒襲良家,即成冠族;妄修邊幅,便為雅士;負俗深累,遽遭寵擢;墓木已拱,方被徽榮。
2.最好的解釋,就是他的《元封五年求賢詔》,其詞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3.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交不為利,仕不謀祿,鑒乎古今,滌情蕩欲,何憂于人間之委曲?嵇康?
4.‘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5.“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6.而漢武帝的求賢詔則把卓絕超群的人才比喻為不愿接受羈縻的駿馬,“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7.內不愧心,外不負俗。出自:三國·魏·嵇康《卜疑集》對己無所愧疚,對外不違時尚。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