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ú dú
注音ㄈㄨˊ ㄉㄨˊ
繁體伏讀
謂恭敬地閱讀。“伏”為表敬之詞。《孔叢子·雜訓》:“子思在魯,使以書如衛(wèi)問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書伏讀。”后世臣下閱讀帝王詔書亦稱“伏讀”。
謂恭敬地閱讀。“伏”為表敬之詞。
引《孔叢子·雜訓》:“子思 在 魯,使以書如 衛(wèi) 問 子上,子上 北面再拜,受書伏讀。”
后世臣下閱讀帝王詔書 清?俞正燮 《<澳門紀略>跋》:“昔嘗伏讀 圣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圣訓。”
古代凡下級屬員接奉上級來函表示,拜讀的用語。
引《六部成語注解·吏部》:「伏讀:凡督撫接奉上諭有交辦事件,后來覆奏折內必敘云:臣伏讀上諭云云。」
伏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ú dú,是指恭敬地閱讀。
1.帝升御坐,尚書令以下就席位,尚書三公郎以令著錄案上,奉以入,就席伏讀訖,賜酒一卮。
2.竊念多難興邦,殷憂啟圣,伏讀迭次諭旨,舉行新政,力圖自強。
3.果至,胤單衣鹿巾,執(zhí)經卷,下床跪受詔書,就席伏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