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ǎ sǐ
注音ㄐ一ㄚˇ ㄙˇ
詞性動詞
港臺假死狀態(tài)
1.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證明,鬧羊花有很強的鎮(zhèn)痛作用和麻醉作用,這大概就是查女用來假死和自救的原因所在。
2.千幻炎靈吞噬火焰間,大部分涌入夢邪命的體內(nèi),灼燒他的身體經(jīng)脈,要不是現(xiàn)在他是假死狀態(tài),那火焰入體不比酷刑差分毫。
3.辭去漆園吏的莊周剛回到家中,官府衙役便追至門前,莊周情急之下,只得以“假死”避禍。
4.這個假死的違反是冷酷的,通過隨后的分散記憶.
5.一運起,立時假死,心停氣絕,耳目閉塞。
6.陸凌平聲息神,不敢聲揚,身旁的格斯似乎有進入了假死狀態(tài),安靜的沒有一絲聲響。
7.我和劉寡婦本來就是夫妻,當年為了遮掩耳目,我只好假死以求脫身,只不過….
8.于是,李自成遂采取假死、隱居的做法,巧妙地回避了矛盾,讓皇后高氏和李過出面與何騰蛟聯(lián)合,共同抗清。
9.偽造溺水身亡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假死”方式,因為這種情況下找不到尸體似乎聽起來比較合理。
10.但不會導(dǎo)致假死,頂多是虛擬內(nèi)存不足的小黃三角.
11.強化假死改名為生存計謀,從第4層移動到第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