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ǒu sǐ wú èr
注音ㄧㄡˇ ㄙˇ ㄨˊ ㄦˋ
詞類成語
成語解釋有死無二
繁體有死無二
謂始終如一,至死不變。
謂始終如一,至死不變。
引《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 秦 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三國志·魏志·楊阜傳》:“阜 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
唐?白居易 《淮南節度使李公家廟碑銘》序:“將戮辱者數四,就幽囚者七旬。誠貫神明,有死無二。”
雖死也無異心。比喻忠誠不渝,至死不變。
引《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舊唐書·卷一二〇·郭子儀傳·史臣曰》:「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憾以報仇讎,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1.“公既至軍中,標劍登壇乃誓曰,必破倭,有死無二。
2.這狗官把這里搞得有死無二,烏煙瘴氣,老百姓恨不得將他食肉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