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
詞語解釋
一方
一邊。多指遠處。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一種配方或藥方。數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猶言一種方法。一個方面;一帶地方。一種;一類。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猶一斗。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數量詞。用于田地、土地。一萬的隱語。詳“一干一方”。宋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翻譯
- 英語 a party (in a contract or legal case)?, one side, area, region
- 德語 eine Partei, Seite (S)?
- 法語 un partie (dans un contrat ou un cas juridique)?, un c?té, zone, région
引證解釋
一邊。多指遠處。
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鄭玄 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 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司馬貞 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墻見彼邊之人。”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宋?范成大 《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
引《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
鄭玄 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
《西游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觀音 在 南海,普賢 在 峨眉,文殊 在 五臺。”
清?顧炎武 《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一個方面;一帶地方。
引《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
《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齊 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饑,當加優養。”
宋?歐陽修 《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
《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
陳沂 《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
引《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茍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
《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
宋?曾鞏 《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一種;一類。
引《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
《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
高誘 注:“方,類也。”
《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猶言一種方法。
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后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
高誘 注:“方,道也。”
南朝?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一種配方或藥方。
引《南齊書·虞悰傳》:“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諸飲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后,體不快, 悰 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
《西游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纏綿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引唐?李賀 《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 冰合魚龍死。”
數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
引唐?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元?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
元?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 焦 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數量詞。用于田地、土地。
引北魏?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
唐?王建 《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
宋?張載 《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
引唐?李端 《送從叔赴洪州》詩:“后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唐?劉禹錫 《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宋 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引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于知識階級》:“至于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
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
引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
一萬的隱語。詳“一干一方”。
國語辭典
一方
某一地區。
引《詩經·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
《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興風雨,毀苗殺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至廟中。」一邊、一旁。
引《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整體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
引《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
一種辦法。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
計量名詞:(1)? 計算土地面積,縱橫一丈稱為「一方」,為「一方丈」的省稱。(2)? 方形物品一塊稱為「一方」。
例如:「一方豆腐」。
網絡解釋
一方 (漢語詞語)
一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yī fāng,指某一地區;一邊、一旁;整體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見《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分字解釋
※ "一方"的意思解釋、一方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一方造句
1.劉展灝說現在珠三角港企最大梏桎來自內地勞動力問題,一方面勞動力成本高企,另一方面,勞動力缺口問題已成為港商在珠三角發展歷史上少見。
2.采用這一方法構造的低密度校驗碼具有良好的結構。
3.他們的挑戰在于如何使這個空間一方面不顯得窘迫,另一方面能夠通風,使就餐者能有一個愉快的感受。
4.另一方面,能看到的書也少得可憐,好容易搜到復習資料,卻沒時間溫課。
5.愿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手去抓住這份光芒,終有一日成為蔭庇一方的參天大樹。
6.這是一套位于在水一方嘉景園的標準戶型,為三室二廳兩衛一廚。
7.真正能持久的唯一方法乃是建構某些事足夠應用因之在你過逝之后人們能要繼續保持它,而且發展出是他人擁有的觀念。
8.謝凱風趣橫生的說道:“猴子,如果小川這次通過了,看來咋們三倆以后呢就天各一方了。
9.一方面,他們陳述本國加入歐盟的利害得失。
10.誤述是指對另一方造成損害或傷害的事實或行為的錯誤陳述。
11.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我不希望你成為這些人當中之一。我將盡我所能,讓你熟悉你在歷史上的根。這是人之所以為人(而不僅是一只赤身露體的猿猴)的唯一方式,也是我們避免在虛空中漂浮的唯一方式。喬斯坦·賈德?
12.林叢自然不會像鮮于那么卑躬屈膝,他一方面是曉以利害,讓王小峰知道哪方目前最強勢,投靠誰是最明智的事情。
13.小維,東西你要好好保管,上面寫的東西你也要好好記住,學得三成便可保你一生平安,學得五成可保你富甲一方,學得七成可讓你名垂千古。
14.一方面是增量土地指標稀缺,另一方面存量土地閑置,如何協調兩者關系已擺上施政者議事日程。
15.一方面,人們告訴他們要敏捷、靈活、學會自我調整,另一方面,人們又告訴他們要遵從原有的傳統鐵三角框架,即范圍、成本和日程。
16.另一方面,綠化屋頂也給予城市居民多一個散步休閑的地方,它比囂雜的街道更加令人感到舒適。
17.然而,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個奇怪現象是,一方面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強烈渴望藥價降低,一方面生產商與銷售商卻在冠冕堂皇地進行低扣率交易。
18.翻覆這鳳州內外,你我三人便可不再鞍前馬后,屈居人下!也可當當一方裂土之候!
19.另一方面,這看似你急于冒冒失失地想親昵,有一大錯.
20.另一方面,當你愈是費勁咀嚼,就愈能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內的酸鹼值,達到自然的抗菌效果。
相關詞語
- yī yī一一
- yī yī xíng xíng一一行行
- yī dīng一丁
- yī dīng bù shí一丁不識
- yī dīng diǎn一丁點
- yī dīng diǎn er一丁點兒
- yī qī一七
- yī qī lìng一七令
- yī wàn rì一萬日
- yī zhàng一丈
- yī zhàng wū一丈烏
- yī zhàng wǔ chǐ一丈五尺
- yī zhàng hóng一丈紅
- yī zhàng qīng一丈青
- yī shàng一上
- yī shàng shǒu一上手
- yī shàng qīng shān biàn huà shēn一上青山便化身
- yī xià一下
- yī xià xià一下下
- yī xià zǐ一下子
-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一不壓眾,百不隨一
- yī bù yì一不意
- yī bù niǔ zhòng一不扭眾
- yī yǔ yī一與一
- yī shì一世
- yī shì jiè一世界
- yī qiū一丘
- yī qiū yī hè一丘一壑
- yī qiū zhī hé一丘之貉
- yī qiū tǔ一丘土
- yī qiū mò一丘貉
- yī sī一絲
- yī sī yī háo一絲一毫
- yī sī bù guà一絲不掛
- yī sī bù wěn一絲不紊
- yī sī bù gǒu一絲不茍
- yī sī liǎng qì一絲兩氣
- yī diū一丟
- yī diū diū一丟丟
- yī liǎng一兩
- yī yán一嚴
- yí gè一個
- yī gè zhōng xīn,liǎng gè jī běn diǎn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yí gè rén xiāng hǎo一個人相好
- yí gè jìn一個勁
- yī gè bàn gè一個半個
- yí gè dà一個大
- yí gè zi er一個子兒
-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一個巴掌拍不響
- yí gè xīn yǎn一個心眼
- yí gè xīn yǎn ér一個心眼兒
- yí gè shì yí gè一個是一個
- yí gè gǎo zi一個稿子
- yī gè luó bo yī gè kēng一個蘿卜一個坑
- yī chuàn zhū一串珠
- yī chuàn hóng一串紅
- yī chuàn líng一串鈴
- yī chuàn lí zhū一串驪珠
- yī wán wǔ sè一丸五色
- yī wán ní一丸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