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
詞語解釋
拾遺
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
例涂(途)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英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
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例拾遺補闕。
英make good omissions;
翻譯
- 英語 to pocket a lost article, (fig.)? to correct others' errors, to remedy omissions (in a text etc)?
- 法語 ramasser des objets perdus et se les approprier
引證解釋
拾取他人的失物。
引《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e42881f1d>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唐?孟郊 《饑雪吟》:“下有幸災兒,拾遺多新爭。”
明?梁辰魚 《浣紗記·遣求》:“化治街衢不拾遺,幾興 魯 國欲傾 齊。”
章炳麟 《東夷詩》之一:“隴首餘餱糧,道路無拾遺。”比喻輕而易舉。
引《漢書·梅福傳》:“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 秦 如鴻毛,取 楚 若拾遺,此 高明?所以亡敵於天下也。”
顏師古 注:“拾遺,言其易也。”
唐?陳子昂 《為喬補闕論突厥表》:“圣人脩備以待時,是以正天下如拾遺。”
宋?司馬光 《乞罷刺陜西義勇第四札子》:“太宗 取兩 浙,克 河 東,一統天下,若振槁拾遺。”采錄遺逸的事跡。
引《史記·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
《南齊書·禮志上》:“吳 則太史令 丁孚 拾遺 漢?事, 蜀 則 孟光、許慈 草建眾典。”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這篇一發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廢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聽其湮沒,爰附錄于后,作為拾遺云。”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
引《史記·汲鄭列傳》:“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愿也。”
《后漢書·胡廣傳》:“臣職在拾遺,憂深責重,是以焦心,冒昧陳聞。”
晉?葛洪 《抱樸子·崇教》:“有師友之名,無拾遺之實。”
《北史·外戚傳·賀訥》:“詔 泥 與 元渾 等八人拾遺左右。”
清?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韻見贈》:“君方簪筆入 承明,努力拾遺供侍從。”官名。 唐?武則天 時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 宋 改為左右正言。后隨設隨罷。參閱《續通典·職官三》。
國語辭典
拾遺
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
引《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比喻輕而易舉。
引《漢書·卷六七·梅福傳》:「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
《文選·干寶·晉紀總論》:「自上逆下,非鄰國之勢也,然而成敗異效,擾天下如驅羊,舉二都如拾遺。」采補缺漏遺佚。
引《南齊書·卷九·禮志上》:「吳則太史令丁孚拾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草建眾典。」
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
引《抱樸子·外篇·崇教》:「有師友之名,無拾遺之實。」
職官名。唐代諫官,武則天時始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以救補人主言行的缺失。見《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
網絡解釋
拾遺 (唐代諫官名)
唐代諫官名。武則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遺分屬門下、中書兩省,職掌與左右補闕相同,同掌供奉諷諫、薦舉人才,位從八品上,稍低于補闕。分左右,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北宋改為左右正言。后隨設隨罷。南宋一度沿設,旋罷。明初又設左右正言,不久即罷。建文帝設拾遺,成祖即位后罷。唐代詩人陳子昂、杜甫均曾擔任拾遺,后人因稱為陳拾遺、杜拾遺。
拾遺 (漢語詞語)
拾遺,拼音【shí yí】,注音是【ㄕˊ ㄧˊ】,是一個漢語詞語,語出《戰國策.秦策一》。有5層含義:1.撿取他人遺失的財物;2.比喻輕而易舉;3.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4.匡正別人過失或缺點;5.職官名。
分字解釋
※ "拾遺"的意思解釋、拾遺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拾遺造句
1.回陛下,張連峰任職期間,仁愛于民,仁孝治民,所管轄臨淮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年年賦稅超額完成,在泗州內算是頭籌的縣府。
2.義欣隨宜經理,境內安業,道不拾遺,城府完實,遂為盛籓。
3.先帝寢疾彌年,體疲膳少,雖神照無虧,而慮有失德,補闕拾遺,責在左右。
4.唯獨路拾遺四人沒有看過來,風月清切了一聲說道:“看他能神氣多久!”。
5.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是人見人慣的。
6.出生高貴的敖烈天生樂善好施,嫉惡如仇,而且頗有治國之才,北平在他的治下,人人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7.唐太宗,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8.益州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太平無事,歌舞升平。
9.有些地方真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10.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11.百姓都淳樸而友善,草滿囹圄;甚至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
12.國人能過上夜不閉戶,路無拾遺的生活嗎??
13.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14.一度出現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定局面。
15.斗紈绔,治貪官,除奸臣,他讓百姓安居樂業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16.做人就要路不拾遺、不昧拾金、窮不失義。
17.但是人們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生活相安無事。
18.一段魔獸歷史的光輝見證,一段獸族傳奇的補闕拾遺。
19.一堂課下來,居民們學會了用英語打招呼,而Willie夫婦說,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學會了中國成語“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20.良鄉縣經過數年的治理,已經民心安定,幾近路不拾遺。
相關詞語
- yí zhào遺詔
- yú fēng yí wén余風遺文
- chuán yí傳遺
- lǐ yí禮遺
- yí liú遺留
- yí róng遺容
- yí shǔ遺屬
- yí suàn遺算
- yí zhuàn遺囀
- jìn yí贐遺
- yí jū遺居
- sǐ wú yí yōu死無遺憂
- yí gū遺孤
- yí niào遺尿
- yí cún遺存
- yì shì yí wén軼事遺聞
- yí zhì遺志
- yí wàng遺忘
- yì yí斁遺
- yí shuāng遺孀
- móu wú yí cè謀無遺策
- gòng yí貢遺
- shí yí jì拾遺記
- yí dú遺毒
- zhōu yí周遺
- yí jí遺集
-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遺范
- yí fēng yí zé遺風遺澤
- y?ng yōng yí huàn養癰遺患
- huò yí貨遺
- yí yuàn遺愿
- yí xùn遺訓
- cāng h?i yí zhū滄海遺珠
- liú yí留遺
- chén yí fàn g?n陳遺飯感
- fū yí敷遺
- yí zú遺族
- bù yí háo fā不遺毫發
- yí jì遺跡
- zhì yí贄遺
- tuō yí脫遺
- yí jīng遺精
- lù yí賂遺
- lù yí録遺
- móu wú yí ér謀無遺谞
- chù xiàn yí huá黜羨遺華
- xi?o yí小遺
- hū yí忽遺
- huì yí賄遺
- wèi lù遺賂
- gū yí孤遺
- yí zèng遺贈
- yí hàn遺憾
- hòu yí zhèng后遺癥
- yí jù遺句
- yě wú yí xián野無遺賢
- yí yǒng遺詠
- yìn yí慭遺
- yí yè遺業
- xiān dì yí zhào先帝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