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cáng
注音ㄅㄧˋ ㄘㄤˊ
繁體閉藏
亦作“?藏”。
閉塞掩藏。
收藏,保管。
藏伏,隱匿。
閉塞掩藏。
引《管子·度地》:“當冬三月,天地閉藏。”
晉?張華 《博物志》卷五:“秋冬閉藏。”
明?方孝孺 《黃晏仲晦字說》:“蓋晦者,顯之根也。曷不觀于大澤之龍蛇乎?當天地閉藏之時,遁形於沙泥之下,曾不如暖井之跳蛙,惟其善自晦也。”
收藏,保管。
引《左傳·襄公十年》:“閉府庫,慎閉藏。”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五》:“寡人有此二,將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與其閉藏之,豈如弊之身乎?”
藏伏,隱匿。
引金?元好問 《劉光甫內鄉新居》詩:“豸冠平日凜秋霜,老去聲名只閉藏。”
《再生緣》第七十回:“一封朝奏從前事,唯伏深閨要閉藏。”
蔡有守 《九日白鶴山居有感》詩:“賸緣念遠增怊悵,寧為登高迫閉藏。”
閉藏,漢語詞匯。
拼音:bì cáng
釋義:1、閉塞掩藏。2、收藏,保管3、藏伏,隱匿。
出處:《管子·度地》:“當冬三月,天地閉藏。”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五:“秋冬閉藏。” 明方孝孺《黃晏仲晦字說》:“蓋晦者
1.恰逢立冬時節,該如何預防鼻鼽呢?德叔認為,在生機潛伏、萬物閉藏的冬季里,養精蓄銳,內藏陽氣尤為重要。
2.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虛,省肥濃,節咸酸,減思慮,損氣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施瀉,秋冬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