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的別名。
引《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褚師聲子 韤而登席” 晉?杜預 注:“韤,足衣也。”清?桂馥 《札樸·攏绔》:“今於足衣外復著短絝,謂之攏絝。”王力 主編《古代漢語·古代文化常識四》:“《説文》説韈是足衣。大約是用皮做的,所以又寫作韈。”
足衣是華夏古代服飾名,即穿著于足上的裝束。先秦時,足衣泛指鞋襪。自漢代始,足衣又有內外之分。足之內衣為襪,足之外衣指鞋。
1.農家比較單純,主要是倡導“君臣并耕”、“播百谷,勤農桑,以足衣足食”。
2.民心上覺醒良知、生活上足衣足食。
3.就是叫他家的人來也不用告訴他,只等他家里果然說定了好人家兒,我們還去打聽打聽,若果然足衣足食,女婿長的象個人兒,然后叫他出去.
傳承國學經典 ? 弘揚傳統文化
Copyright ? 2004-2010 CNDU.CN 漢語字典查詢 All Rights Reserved備案號:滇ICP備202403608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