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舒造句
1.治身者以積精為寶,治國者以積賢為道。董仲舒?
2.沒錯,儒家確實一直在變化,漢儒宋儒乃至清儒各不相同,從董仲舒那里就是一變,朱熹王陽明時代又有變化,康有為時代繼續變化。
3.他反對董仲舒以來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價值觀,主張學術文化,“貴致其實”。
4.董仲舒學有“源委”,曾說過:“仁人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5.正誼書院創立于清同治九年(1870),取漢代大儒董仲舒之語“正其誼不謀其利”的意思。
6.雖有漢董仲舒罷黜百家,但巫醫鬼事,《史記》中連篇累牘,俯拾即是。
7.后漢室有武帝,自幼尚武尊儒,有經世之才,依狂生董仲舒之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8.歷代的圣賢們,從傳說中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再到孔子、董仲舒、朱熹,最后是康有為,他們對這條道路的開拓和探尋,就構成了“道統”。
9.時勢造英雄,先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圣策。
10.他們當中有一位來自廣川(今河北景縣)的儒生,名叫董仲舒,是研究《公羊傳》的。
11.一時輿論喧囂,各地儒生群起響應,更有董仲舒、申生等重量級人物站臺力挺。
12.西周時期,周公提出“明德慎罰”,后經孔、孟、董仲舒等人加工為“德主刑輔”,成為封建社會的法制原則。
13.它肇始于西周時期周公提出的“明德慎罰”,中經春秋戰國儒家傳揚的“為政以德”,形成于董仲舒的“德主刑輔”。
14.孔夫子讀書“發奮忘食”,董仲舒“三年不窺園”,達摩祖師“面壁九年”,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求學問的精神。
15.同時,司馬光在《通鑒考異》中解釋:今舉孝廉在元光年十一月,對策在下五月,則不得云自仲舒發之,蓋《武紀》誤也。
16.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為善也。董仲舒?
17.性待漸于教訓而后能為善。善,教。董仲舒?
18.神宗見司馬光固辭不受,使召其入宮問道:古之君子,或學而不文,或文而不學,惟董仲舒、楊雄兼而有之。
19.清代揚州府縣衙前的牌坊上有“邑肇荊王”、“績傳董相”的榜額,這話雖不確切,汪中曾經批評過,卻也說明是以董仲舒自勵的。
20.董仲舒在這里所作的許多議論都有別具匠心的發明,同時也對中國哲學的許多問題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相關詞語
- fàn zhòng yān范仲淹
- shū shì舒適
- shū fú舒服
- zhòng lù nuò仲路諾
- zhòng jiā仲家
- shū shū fú fú舒舒服服
- zhòng yù仲豫
- zhū zhòng朱仲
- shū méi舒眉
- zhòng róng仲容
- zhòng xuān仲宣
- zhòng shāng仲商
- shū xīn舒心
- juàn shū卷舒
- zhòng chūn仲春
- shū yì舒翼
- zhòng míng仲明
- shū yàn舒雁
- shū hé舒和
- shū tǎn舒坦
- shū fú舒鳧
- shū qí舒齊
- zhòng yóu仲由
- zhòng zǐ仲子
- zhòng sūn仲孫
- shū méi zhǎn yǎn舒眉展眼
- zhòng fù仲父
- zhòng jǐng仲景
- shū shū攄舒
- shū qì舒氣
- zhòng dì仲弟
- zhòng gōng仲弓
- zhòng dá仲達
- shū shuǎng舒爽
- sì zhòng四仲
- shū yǎn舒演
- jīng shū荊舒
- chāng shū昌舒
- zhòng shān仲山
- kuān shū寬舒
- shū qíng舒情
- zhòng yuè仲月
- zhòng cháng仲長
- shū shì舒釋
- wēn shū溫舒
- èr zhòng二仲
- zhòng nián仲年
- zhòng ní仲尼
- shū màn舒慢
- hé shū和舒
- zhēng shū征舒
- zhòng qiáo仲橋
- shū xiáng舒詳
- zhòng xià仲夏
- shū ān舒安
- shū xiào舒嘯
- chàng shū暢舒
- zhòng yún仲云
- gē shū哥舒
- shū zhì舒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