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g jié huā
注音ㄐㄧㄥ ㄐㄧㄝˊ ㄏㄨㄚ
繁體旌節(jié)花
花名。葉卵形,有鋸齒。春夏之交開(kāi)花。花小,色黃,成穗狀的總狀花序。漿果小球形,成串,可觀賞。
花名。葉卵形,有鋸齒。春夏之交開(kāi)花。花小,色黃,成穗狀的總狀花序。漿果小球形,成串,可觀賞。
引《太平廣記》卷四〇九引《黎州漢源縣圖經(jīng)》:“黎州 漢源縣 有旌節(jié)花,去地三二尺,行行皆如旌節(jié)也。”
宋?張?zhí)朴?《蜀檮杌》卷下:“初,有道士 朱桃椎 謁之於階前,以劍撥土,取花子三粒種之,須臾成花三朵,謂 處回 曰:‘此仙人旌節(jié)花,公富貴之兆。’”
旌節(jié)花,灌木,高1.5-5米;樹(shù)皮暗褐色。葉互生,紙質(zhì),卵形至卵狀矩圓形,少有矩圓狀披針形,長(zhǎng)6-15厘米,寬3.5-7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疏鋸齒,無(wú)毛,或背面沿中脈被疏毛。穗狀花序腋生,下垂,長(zhǎng)4-10厘米;萼片4,三角形;花瓣4,倒卵形,長(zhǎng)約7毫米,黃色;雄蕊與花瓣幾等長(zhǎng)。漿果球形,有短柄,直徑約6毫米。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越南也有。常生于山谷、溝邊、林中或林緣。莖髓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