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會淋漓的成語故事
拼音xìng huì lín lí
基本解釋興會:興致;淋漓:酣暢,充盛。形容興致很高,精神舒暢。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3回:“這父子興會淋漓,巳牌末脫稿。”
暫未找到成語興會淋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興會淋漓)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牽強(qiáng)附會 | 清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qiáng)附會,費(fèi)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xué)不分明的緣故。” |
融會貫通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xué)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xué)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 |
文山會海 | 《人民日報(bào)》1988年11月26日:“機(jī)關(guān)干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后,獲得更多時(shí)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
興高采烈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
意興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
鮮血淋漓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猿背彎躬,醉眼朦朧,腰項(xiàng)斜稱,呀!他可早鮮血淋漓了戰(zhàn)袍領(lǐng)!”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頭的,鮮血淋漓,好不慘傷。” |
會少離多 | 宋 辛棄疾《蝶戀花 送祐之弟》詞:“會少離多看兩鬢,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
止戈興仁 | 《漢晉春秋》:“將欲止戈興仁,為百姓請命。” |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宋·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衣裳盟會 | 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 |
單刀赴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6回:“吾來日駕小舟,只用親隨十余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 |
去害興利 | 唐·韓愈《國子助教河?xùn)|薛君墓志銘》:“后佐河陽軍,任事去害興利。” |
一場誤會 | 王朔《人莫予毒》:“單立人和曲強(qiáng)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誤會,但也得問下去。” |
群英會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此皆江東之英杰。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 |
家和萬事興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7回:“大凡一家人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何況媳婦又沒犯甚么事!” |
穿鑿附會 | 宋 洪邁《容齋續(xù)筆》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 |
慷慨淋漓 |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六回:“先頒發(fā)一篇檄文,說得堂堂正正,慷慨淋漓。” |
會心一笑 | 魯迅《通訊》:“使同類者知道也還有誰在襲擊古老堅(jiān)固的堡壘,較之看見浩大而灰色的軍容,或者反可以會心一笑。” |
望洋興嘆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詩歌五》:“千古吟人,望洋興嘆。” |
后會無期 | 北朝 魏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 大統(tǒng)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后會難期。\'以為凄恨,別甚殷勤。” |
興致勃勃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到了群考,眾人以為緇氏必不肯去,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豈無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進(jìn)去考了一場。” |
興師動眾 | 《吳子 勵(lì)士》:“夫發(fā)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zhàn);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
大興土木 | 《舊五代史 漢書 李守貞傳》:“以廣其第,大興土木,治之歲余,為京師之甲。” |
有緣千里來相會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興師問罪 | 宋 沈括《夢溪筆談》:“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
高高興興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且說薛姨媽聞知湘蓮已說定了尤三姐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興興要打算替他買房子,治家伙,擇吉迎娶。” |
方興未艾 |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
無遮大會 | 《梁書·武帝本紀(jì)》:“輿駕幸同泰寺,設(shè)四部無遮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