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羅戴翠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 luó dài cuì
基本解釋形容衣飾華麗。
出處許地山《危巢墜簡·東野先生》:“黑油油的頭發,映著一副不施脂粉的黃瘦臉龐,若教他披羅戴翠,人家便要贊他清俊。”
暫未找到成語披羅戴翠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披羅戴翠)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露膽披肝 | 唐·李遠《蟬蛻賦》:“擘肌分理,有謝于昔時;露膽披肝,請從于今日。” |
翠竹黃花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不共戴天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
包羅萬象 | 《黃帝宅經》上卷:“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
帶月披星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則合帶月披星,誰著你停眠整宿?” |
自投羅網 | 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
披荊斬棘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
張冠李戴 |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披星戴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
感恩戴德 | 晉 陳壽《三國志 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
戴高帽子 | 《北史 儒林傳下 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
瀝膽披肝 | 唐 黃滔《啟裴侍郎》:“沾巾墮睫,瀝膽披肝,不在他門,誓于死節。” |
羅曼蒂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他,農民孫玉厚的兒子,一個漂泊的攬工漢,豈敢一味地沉醉在一種羅曼蒂克的情調中?” |
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
門可羅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
甲第星羅 | 宋·楊侃《皇畿賦》:“甲第星羅,比屋鱗次,坊無廣巷,市不通騎。” |
戴頭識臉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頭識臉的,也這般啰唣!” |
披沙剖璞 | 唐·劉禹錫《唐尚書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銘序》:“一入中禁考策詞,三在天官第章句,披沙剖璞,由我而顯者落落然居多。” |
披發纓冠 | 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
披肝瀝血 | 唐·柳宗元《為南承嗣請從軍狀》:“披肝瀝血,昧死上陳。” |
披毛戴角 |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學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 |
披枷帶鎖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正旦云]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放便。” |
珠圍翠繞 | 元 金好問《書貽第三女珍》:“珠圍翠繞三花樹,李白桃紅一捻春。” |
門堪羅雀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然丁晉公詩固嘗云‘屋可占烏曾貴仕,門堪羅雀稱衰翁’矣。” |
披古通今 | 南朝·梁·簡文帝《書案銘》:“敬客禮賢,恭思儼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